Hao4K影音

标题: 【经典修复】《曼哈顿》:活地亚伦的真情告白 [打印本页]

作者: splii豆皮    时间: 2019-7-29 16:47
标题: 【经典修复】《曼哈顿》:活地亚伦的真情告白
【经典修复】《曼哈顿》:活地亚伦的真情告白

相信现在《曼哈顿》(Manhattan)(每次)重映,必定有人会重提活地亚伦怀疑曾性侵犯养女的丑闻,也会连带提到他与宋宜的情人关是,用片中忘年恋指桑骂槐。事实上,已有不少媒体重新评估《曼哈顿》,当中以一篇刊于美国杂志《The Paris Review》的「What Do We Do with the Art of Monstrous Men」对他评价最为辛辣。但如此偏见对作品本身公允吗?我无意(也都无咁好气)为针对活地亚伦的作品、指责他为人的文章作出反驳,毕竟这是罗生门事件,信不信由你。单从《曼哈顿》一片,我只看到一个充满自嘲、继而自省的中年人,本受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真实情感,慢慢发现真爱,愿意诚实地表达内心最真切的情感。这是活地亚伦最直白无比的「confession」,不是「认罪」,而是告白。
《曼哈顿》拍忘年恋,可能是活地亚伦的个人喜好,更有可能是他认为未成年的青年才拥有 / 配得起诚实、纯洁的灵魂,可以凭他们唤起自己对人、对城市的信心。电影甫开场,旁白岀现,即是中年人 Issac 在撰写小说第一章,投射自己对曼哈顿人事的看法。听他不断修改文字,由充满自我(城市伴随 George Gershwin 的爵士乐一起跃动)、到犬儒消极(沉沦的城市印象)、再至陈腔滥调的形容。他显然希望讨好大众,掩藏真我个性,但开场却跟十七岁少女凑成一对,甚至自嘲会被警察找麻烦。难道 Issac 不知道这样的爱情会惹来旁人侧目吗?那为甚么他们起初会走在一起?Issac 没有像写作般进行「自我审查」吗? 其实在《曼哈顿》,除了 Issac 自己,没有人站在道德高地指责过他,反而他是不断受自己的道德观责备。
从片初开始,Issac 已经多番表明要终止这段关是。因为年纪差距,自觉 Tracy 离开自己会是最好的结果。然而,不论是活地亚伦的演绎(得悉 Tracy 被伦敦学院收录的消息时,镜头对剪过来,他才刚回过神,显得落魄),抑或是情节上的设计(口里说分开,但仍维持亲密关是),皆与对白和人物形成矛盾。导演不是要宣扬一种为大众接受的伦理价值,不是说「忘年恋没有好结果」,而是要我们看 Issac 内心与行为不断的拉扯,直到最后坦开心扉。《曼哈顿》正是要我们正视内心情感。难不成梅姨多番提到 Issac 曾经用车撞向其女友(而他不断否认),单纯是个笑话?这是 Issac 受冲动、情感驱使行动的最佳例证。

除了 Issac 的忘年恋,电影另一段婚外情也证明了活地亚伦对社会伦理规范的态度。初看有妇之夫 Yale 和情人 Mary 的感情,或许看得不顺眼,那是碍于戴安姬顿(Diane Keaton)与活地亚伦从前建立的银幕情侣形象。随着故事发展,我们会发现 Yale 和 Mary 愿意放弃稳定的生活,包括一纸婚书的承诺,而跟对方走在一起。这是非常真挚的爱情。活地亚伦没有惊天动地来形容此等关是的破裂,反而是漫不经意地将 Issac 与Mary、Yale 与妻子的感情带到终结。在《曼哈顿》的世界,人与人坦承相对,比起一切伦理道德来得重要。这是活地亚伦首次选用黑白摄影,以及 2.35:1 的宽银幕比例拍摄,如此选择,实为影片添上一抹黯然色彩。活地亚伦向来讲求制作的灵活性,经常会用一个长镜头拍摄人物的对话,镜头一直拍着人物走动聊天。《曼哈顿》没有改变这种调度处理,唯在黑白摄影下,人物不时会落入无光的位置,变成一团影子。同时,摄影不断以宽银幕比例突显城市的熙来攘往,前景、后景的调度都较往作细緻。看 Issac 和 Mary 在天文馆避雨的一段,分镜由人来人往的远景、剪至逆光的中景,再到以银河为背景的特写。随着他们与镜头距离愈来愈近,他们才有私人空间开心见诚。摄影让人物和城市有更深的联系,主角也没有比城市大,活地亚伦还要拍摄他钟情的纽约。《曼哈顿》是活地亚伦非常个人的作品。它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不管狭义的伦理道德观,人们理应坦承面对心底的情感,相爱就是相爱。这或多或少解释了他与宋宜结婚的原因。他明知将来会被人大造文章,对自己事业不利,但他也坚持爱下去。到底为了甚么?我相信看完《曼哈顿》的你自有答案。(直至现时,活地亚伦仍然与妻子宋宜相爱。





欢迎光临 Hao4K影音 (https://www.hao4k.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