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 微信

Hao4K影音


[电视评测] 教你辨别真假4k电视OLDE QLED LED软硬屏区别和屏幕亮度色域的作用及CPU/GPU怎么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年10月20日 19:36 140029 8 来源:4K电视> 电视评测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

AIGEN 帖主

2019-10-20 19:36

教你辨别真假4k电视OLDE QLED LED软硬屏区别和屏幕亮度色域的作用及CPU/GPU怎么选择

在中国电视机市场,各家厂商的产品型号层出不穷,相似的、换壳的、同志化的......,如果是什么都不懂的,要想买到合适的,那可能还真有点大海捞针的感觉,总结就是:买啥你都得是“砖家”“土豪”。在站内看过科普文章后一般都知道,或推荐,或分享,或学习,看过之后,至少不会受明显“坑爹机”的宣传影响。当我把本系列的要点提炼出来之后,我才发现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搜罗了绝大部分小白比较关注的问题,以及少数对此方面一知半解的头疼问题,甚至鲜有人问津的偏门问题,足足二百有余。
4K电视/8K电视到底怎么选?

在8K慢慢占据最高端市场的现如今,4K电视仍为主流。不过4K虽为主流,但是日常生活中想真正享受到4K高清却殊为不易,从运营商服务端来看,真正的4K频道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不少电视信号连1080P全高清都没有,另外一方面,国内正规渠道能获得的4K资源相对国外来说也是比较少的。

综合几方面情况来看,我想只有等4K慢慢普及到落后的电视信号大环境前提下,我们再来考虑8K吧(土豪另说)。
这篇文章的介绍,央视4K高清频道的覆盖率,一线城市也才34%,那二线、三线、四线 ... ... 十八线的就更不好说了。
8K代表机型
索尼 Z9G可以算是8K机型的一个代表,98英寸的售价529999,85英寸的售价119999,部分商城折扣下来至少也要9万多,我等普通吃瓜群众看看就好。
目前市售的8K电视大多价格昂贵,便宜的8K电视也至少要两三万,但这个价位的尺寸大多却只有60-75英寸的。这样一来,还不如整个同价位的85英寸4K机型,效果也不错,最主要的是屏幕至少大10英寸,那效果不用我说,体验过大屏的自然知道。
真/伪4K那些事

RGB与RGBW大家都知道,一个真4K,一个中出了叛徒。低端面板大家可能半斤对八两,不过高端还请认准真4K。
真4K

真4K,首先在画面输出和显示上的分辨率应为3840×2160,屏幕上显示约830万像素,支持4K/60Hz(HDMI2.1/HDMI2.0没有问题,不过HDMI1.4仅4K@30Hz,如果是号称4K却仅有HDMI1.4接口的就是假4K无误了),如果使用手机拍着放大来看的话应该是只有红绿蓝三种像素点的。
伪4K

也就是RGBW(4色4K),在原有的RGB像素基础上,再增加了一个白色的子像素,但是这个白色像素并不实际参与色彩表现,有点像是一个亮度通道像素。虽然其子像素数量与RGB 4K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它横向只有3840/4*3=2880个有效像素(多了个白色子像素,吃掉了960×2160×3个子像素区域),物理分辨率仅为2880×2160,也就没有达到真4K的标准。

低端我觉得就算用的伪4K面板也不用特别在意,如果调教到位的话效果也可以,亮度可能也会更高点,不过某些打着原装进口面板的幌子卖高价忽悠的个别产品我们还是敬而远之吧。
其实以前的三星伪4K更不好,不过现阶段我们看到更多的是LG的RGBW(现阶段市面上的伪4K也不太常见了)。另外还有个夏普的四色4K,不过是RGBY,还是真货的。
检验方法

线上:部分厂家会标明是否是真4K,如果没有明说的话,也可以找找资料看看评测。当然,直接问客服也可以,只是得到的回复不一定是真的。

线下:在卖场看的话,可以拿手机贴近电视屏幕拍摄(你拿个放大镜怼上去也可以),放大照片来观察像素点,看到红(R)绿(G)蓝(B)白(W)四种像素点的就是伪4K。LG WRGB OLED

A备注:WRGB OLED与液晶的RGBW并不一样,不用担心伪4K。这是因为WRGB OLED虽然是4色,但是它只是单纯地把像素构成的子像素由三个变成四个,不存在减少分辨率的情况,所以它的物理分辨率还是真4K。
4K代表机型
作为一代经典机型,Z9D即使是放到当下,也是不落下风,王思聪同款,100英寸超大屏(不差那2寸),主流4K液晶高端旗舰,其他各种黑科技更是应有尽有 ... ...
值友点评:“买不起的都点值”“有优惠券的话就买了”“不差那一块钱”“想买,可是后来发现房子不够大”
OLED、QLED、LED
OLED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每个像素能独立自发光、超高对比度、纯净黑色、超广可视角度、超薄造型、可弯曲”,我想大多数人对OLED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的。

真正的OLED应该是OLED有机材料主动发光,产生RGB三原色。不过,现阶段我们看到更多的是LG的WRGB OLED,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红、绿、蓝三种OLED的寿命各不相同(蓝色OLED寿命最短),使用时间一长容易导致偏色,LG通过白光OLED技术来延缓寿命也不难理解。
三星等厂商曾在几年前的CES大会上展示过RGB OLED的样机,不过因为制作工艺、驱动电路、成本、寿命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转投QLED。LG的WOLED虽然并不完美,但经过时间的论证,其可以有效减少三色OLED材料老化速度不一致所带来的部分问题。

另外一方面则是受限于尺寸,纯正的RGB OLED不好控制七八十英寸这样的大尺寸,就拿蒸馏技术(使用一个精密的金属掩模板(FMM),对蒸发有机物进行过滤使其沉积在大型LTPS背板的特定区域,依次加热不同的有机物材料最后形成OLED面板)来说,在制造这种大尺寸面板时也容易受重力影响造成混色等问题,良品率不高,如果只是拿来制作展示机或许没太大问题。
OLED电视存在的几个问题:
1、亮度问题
因为现阶段大多数OLED电视都是采用的LG的WRGB OLED面板,而LG Display的WRGB OLED面板虽然降低了成本,但这层CF也降低了OLED的部分出光效率,光能利用率降低,在亮度表现方面不是很出彩。OLED电视的峰值亮度一般只有800nit左右(日常使用,这个峰值亮度也可以接受),差一点的OLED甚至只有五六百尼特,与旗舰级液晶的几千尼特相比差距不小(W白色像素的加入也有补偿亮度不足的原因在)。不过如果是RGB OLED的话,在这方面的表现或许要好些,大家如果有机会看到RGB OLED的展示机的话,不妨对比对比它们之间的区别。
2、烧屏问题

OLED每个像素点自发光,当长时间显示台标等固定不动的图像时,由于这些部位的像素点长期显示显示某种颜色,导致出现烧屏现象,以至于无论电视屏幕再显示其他什么图像,也总是会留有一个影子一样的背景。国外很多网站像RTINGS等都做过烧屏测试,而且现在也还在继续测试,感兴趣的不防去看看。

目前来看,各大厂商的解决办法都较为推崇“软件算法”,即像素抖动位移、针对台标等部位老化等。不过究其原因,烧屏的原因无外乎发光材料老化、驱动结构老化等,当从OLED材料、器件本身得到解决才是根本。
3、暗场细节丢失/暗部灰阶过渡/亮度限制

在这个问题上,OLED电视做的是越来越好了。不过不可否认,OLED电视还是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可能大家都觉得OLED黑色超赞,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额,这个其实完全是两码事。索尼、LG的OLED电视我是看着走过来的,刚开始的索尼A1、LG E6到A8F、A9F、A9G、C9,这一步一步的变化、存在的问题都是看得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OLED电视因为自发光的特性,在显示黑色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只要把像素点关闭就好了。不过,OLED电视在暗部色彩的过渡问题上却不尽如人意,这个跟灰阶有不小的关系。当初索尼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曾把BVM监视器的面板校准技术给过A1用。至于与A1同时期的LG,在这方面的效果还没有索尼好。当初在这方面表现好点的松下算一个,索尼其实也过得去。至于具体怎么回事,因为要说的话牵扯到不少知识点,所以我放到下篇文章再细说了。
这里还得说一下ABL(Auto BlackLight Limitation,自动背光限制)问题,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词,不知所以然。ABL,自动背光限制,从名字上来看,相信大家就能初见端倪了。为了增加OLED有机材料的寿命,随着电视的白光显示区域的扩大,或者Lumi值(亮度流明值)的提升,ABL机制会强制性的削弱背光亮度,OLED电视都无法避免。

在2%的时候,索尼A8F与最新的LG C9拥有800多尼特的峰值亮度,就算是老款的LG E7P也有接近700nit的峰值亮度,但是一旦高亮场景占比到了25%的时候,亮度就下降的非常厉害,到了100%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去卖场,苏宁也好国美也罢,OLED电视展台播放的样片很多都是一些标准亮度(阿拉斯加夜景之类的)的样片,这跟ABL就不无关系。

这里再放张液晶的图,三款比较常见的热门液晶电视。不难看出,即使是在100%场景下,这几款液晶电视也维持在了600nit以上的亮度,对比OLED电视在这方面的表现自然不言而喻。
4、寿命(色衰、烧屏)问题
现阶段OLED的寿命基本在10年左右,如果按照厂商的说法,应该是用个10多年也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么多现实的例子摆在这里,实在让人不能相信。从数据上来说,现阶段OLED电视比LED电视寿命短是不容置疑的。不过,从理性角度上来说,这个寿命也够用了,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会像网站测评人员那样重强度的去使用电视。
A点评 : 从LG、索尼、松下再到长虹、康佳、创维、飞利浦,现在海信也加入战局,不得不说,这是市场所决定的,可以想见近几年OLED会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自等离子电视之后,OLED电视算是在画质等综合性能方面最为出色的了,以至于在OLED价格尚且高高在上时就能瓜分高端市场,现在虽然还取代不了主流的LCD,但随着价格的探低,尽管OLED存在那些缺点,但我想还是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OLED阵营的。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验的积累,OLED只会越来越成熟。不过,我也不会去神话OLED,它有什么缺点我就说什么缺点(因为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优点,所以这里我主要讲的是OLED的缺点了,要我说,OLED最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就是贵),剩下怎么抉择也只是你们的判断而已。
课外:WRGB OLED
与3色OLED不同,LG Display使用的4色OLED被称为WRGB抑或是WOLED-CF。

WRGB使用白光OLED器件做为像素点光源(RGB层叠),再通过顶部的彩色滤光片(R-G-B-W)滤出颜色,相比RGB OLED有效降低了蓝色OLED材料寿命衰减过快的问题。前面说了这么多,我想你们大概也知道了,对于WRGB技术来说,高效率、高色纯度、长寿命的白光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白光OLED器件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了,相比以前来说,确实要成熟了不少。
课外:喷墨打印OLED

采用喷墨打印技术的55英寸4K OLED显示屏,由于成本更低,喷墨打印技术OLED在近两年谈的也比较火,其中京东方算是走在前列的代表之一,不过这项技术目前还处在发展完善之中,暂时也只能在展会上看看了。
课外:各种应用

弯曲卷曲产品

拉伸收缩产品

透明OLED产品

Signature OLED TV R
OLED代表机型
19年新款OLED电视,使用了LG最新的第二代α9芯片(α9 Gen 2),WebOS无广告,HDMI2.1接口配备... ...,其实这些都是其次,作为一款OLED来说,77英寸4万出头的售价说起来还挺便宜的了。
QLED

QLED即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可以像OLED一样,通电自发光,但是因为量子点自发光技术还不成熟,所以现在的量子点电视其实只是在中间加了一层量子点薄膜,形成纯度更高的背光源(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滤光片),以用来提高显示质量,仍然属于传统液晶显示技术的范畴,可以看做是LED电视的升级。
那三星最近的QD-OLED又是啥?

QD-OLED是利用蓝色OLED作为光源,上层放置一层量子点QD薄膜(量子点彩色转换器(QDCC)),相应的蓝色像素会直接透过蓝光,而红色和绿色像素其实是红色和绿色量子点,在接受到蓝光之后,会激发出红光和绿光,从而形成红绿蓝三色光。
QD-OLED为什么要利用蓝色OLED来作为光源?
有心的值友可能会想,红色、绿色的不行么,为什么偏偏选择蓝色OLED作为光源?这是因为使用蓝色的话,可以利用激发态的能量差从而产生所有的颜色。也就是说,你想要绿色的话,就可以用蓝色的光来激发绿色的量子点QD薄膜(光色转换材料)产生绿色,想要红色的话,就可以用蓝色的光来激发红色的量子点QD薄膜(光色转换材料)产生红色。说人话就是:以蓝光材料为基底,通过色变换板转变成红光和绿光。

刨根问底的话,这其实是一种光色转换,让短波长、能量较大的蓝光以能量的转移方式,转换成其他颜色的光。这其实跟采用在OLED上的光色转换法大体上相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光色转换法让研发变得相对简单了些,但会有点影响发光效率,这跟色纯度和光色效率有点关系。另外由于是外激发,光色转换材料也容易吸收环境中的蓝光,造成图像对比度下降、画面质量降低的问题。
目前来看,发光效率这些个问题肯定是需要在研发中解决的,我个人对采用这种技术的电视产品还是想看一看的。
课外:三色波长光子能量
蓝光发光波长通常约为450nm,对应光子能量约为2.76 eV。
绿光的发光波长约为532nm,对应光子能量约为2.33eV。
红光的发光波长约为65nm,对应的光子能量为1.9 ev。

总结:QD-OLED=蓝色自发光、红绿背光,QD-OLED给人的感觉看起来像是结合了部分量子点与OLED的优点,不过实际效果如何暂时还不得而知。
QLED代表机型
三星 Q70/R作为一款次次旗舰(介于Q80R与Q60R之间)来说,自有它的优势,官方定位基准为X9500G。三星 QA55Q70RAJXXZ虽然与X9000F一样都是采用的VA软屏,但三星这款的对比度高达8000:1,这样的高对比再加上直下式背光局域控光(分区数不详),使得画面观感通透,优势不小。
在游戏方面,三星 Q70/R也是颇有优势,120Hz刷新率面板,支持VRR(FreeSync可变刷新率技术),在1080P@60Hz下,输入延迟为15.6ms,1080P VRR下,输入延迟仅6ms。
即使是在以前饱受吐槽的调光方面,这次也是终于一雪前耻了。Q70/R采用了PWM调光,调光频率为960Hz(索尼X9000F调光频率为720Hz)。
总的说来,三星 Q70/R综合体验要好于索尼 X9000F,而且要远远好于三星 Q60/R。
不过也有几个遗憾:
1)大约800nit的峰值亮度,明确来说不应该算是遗憾,只是比不上X9000F的1000nit而已。
2)大概90%的DCI-P3色域,令我不禁有点诧异,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以前大吹特吹的QLED色域。
3)色彩调教、色准问题,在卖场实际观察过两台电视,如果是索尼 X9000F的话,色彩准确性更好,几乎不用我们再次调节,可以做到开箱即用。不过三星 Q70R的话颜色感觉是略微有点偏的,如果不喜欢这种调调的话可能还需要校准一下。
4)可视角度问题,Q70R用的是一块VA面板,虽然对比度了得,不过在可视角度方面却又差些意思。可视角度这个问题是VA面板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三星虽然在QLED领域耕耘已久,也尝试过不少提升VA面板可视角度的方式,但终究收效甚微,并没有多大起色。
LED

LED是发光二极管,LED电视就是使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本质上还是属于LCD,也就是现在的主流电视了。不管是出于预算选择也好其他原因也罢,我相信大部分人用的还是LED电视。
大部分人都知道LED电视基本上由LED背光源(背光光源)、导光板(将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的一种材料)、液晶层(通电可以遮挡光线,以此来形成灰度的图像或文字)、滤色片(我们所看到的的红、绿、蓝像素)等组成的,知晓基本的原理之后,我想对于后续的说明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现阶段主流的LED电视大多存在几个问题:
1、黑位表现问题

由于液晶分子遮挡光线存在极限,显示黑色时会有一部分光线跑进来,让人感觉黑色有点像是灰色(看示意图就知道,好像真会漏),所以会导致黑色显示不纯,对比度不高(VA对比度可以稍微做的高一点),就算是拿X9500G这种中上水准的LED电视来说也不能幸免。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尽量选择直下式背光+多分区控光的LED电视。
如果只是像漏光这种表现的话,也与液晶面板的制造工艺、材质等诸多因素有关,另外,当IC芯片检测到画面为全黑色时,主动降低背光源亮度,也可以降低漏光情况。
2、色域问题

一般在72%NTSC上下,随着滤色片技术的进步,现在好点的也能够达到80%-90%,不过离QLED动辄110% NTSC(今年的几款三星QLED色域值都不高)上下的还是有差距就是了。话是这么说,不过下面色域栏会说到的色准、色温也非常重要就是了。
3、响应时间问题

因为液晶分子的运动并不是很快,在显示动态画面时效果比起以像素点反应的OLED来要差上一筹,所以高端LED电视都会配备120Hz屏幕、MEMC运动防抖技术或BFI插黑技术。
LED代表机型
2018年的双旗舰系路之一,作为一款老旗舰,Z9F使用了自家出色的4K HDR图像处理芯片X1旗舰版。作为旗舰版来说,图像处理算法自然是比普通的X1芯片更加强大。
4K HDR图像处理芯片X1旗舰版拥有动态逐项精密显像技术、双影像数据库、HDR动态逐像重塑技术、4K HDR 14BIT 平滑渐变、动态对比度增强、精密色彩渲染等数项强大的算法,至于这些优化算法的重要性,我想就不用我多言了。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为了照顾到网络视频用户,X1U芯片特地为Netflix做过针对性的调整及优化,画质体验更好。
杜比视界/HDR10/HLG全支持,配合出色的峰值亮度以及X-Wide Angle(广锐视角技术)的加持,都让Z9F的体验更上一层楼。至于明锐动态、精锐光控PRO专业版、特丽魅彩显示技术的配备,120Hz刷新率面板、104个背光分区(75英寸版本288个背光分区)的基础,也使得Z9F在动态效果上表现不俗,暗部纯粹。
总的说来,Z9F要略强于2019年的65X9500G,好于X9000F,就是对比度略有不足,没有三星液晶高对比度所带来的那种画面通透感。
叠屏

从京东方BD Cell开始到海信的成品U9E,”叠屏“电视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原理:

通过上面的LED介绍,我们能够知道普通的液晶电视是只有一块彩色面板的。而“叠屏”电视则在液晶电视彩色面板和背光源之间,再增加了一层控光面板(黑白面板)。然后通过芯片算法控制上下两层面板显示(上面板呈现细腻色彩,下面板精控明暗细节),以此来获得更强的控光能力和超高的对比度(高达150000:1)。

关注面板屏幕的朋友可能知道,早些年松下出过类似的超级IPS(NEW IPS),代表产品的话有艺卓 CG3145,对比度高达1,000,000:1,1,000 cd /m2。

苹果早年也爆出过类似的双层液晶技术,不过好像没看到什么具体产品,Pro Display XDR都没说具体是什么技术,看起来有点像Mini LED技术。
双层LED代表机型
双层液晶技术理论上来说是一种比普通液晶更好更高端的发展,一层呈现细腻色彩,一层精控明暗细节,不可否认,是一种值得继续发展期待下去的技术。不过,从现有的实际产品来看,多多少少在色彩表现上都差些意思,我想大概是因为要控制两层面板,需要各种算法芯片的配合,这一点国内也就海信值得信赖点。
Mini LED
Mini LED,被叫做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目前主要作背光用途。因为晶粒尺寸相比LED更小,所以可以布置更多的LED灯来实现更好的效果。TCL 75X10正好用了Mini LED背光,900个分区动态背光,总共布置了25200颗LED,峰值亮度达到了1000nit。
Micro LED
索尼推出780英寸超大屏16K显示屏:最高亮度可达1000尼特日前,2019届NAB展会(广播电视设备展览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索尼在展会推出一款尺寸超过780英寸的16K显示器,它目前正在日本横滨的资生堂研究中心进行安装。
MicroLED
软/硬屏

软屏

对于软屏这个概念我们可能并不陌生,现在电视上说的软屏大多是VA软屏,用手指划过电视屏幕会出现“水波纹”现象,但过一会就消失了,并不会影响图像质量。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软屏的液晶分子是垂直于屏幕排列的,在屏幕上的按压会容易影响后面背光灯的透光,于是出现“水波纹”。
VA代表机型
前面介绍的几十万的高大上看看就好,总的说来,我还是给大家介绍些更接地气的电视机好些,所以价格应该会慢慢放低。索尼这款现在已经不好买了,但是放在上半年,绝对是最值得买的机型之一。
即使依靠着索尼的调教技术,7500F、8000G之类的低端电视也能过得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依旧认为,拥有X1芯片(进阶版、旗舰版)的索尼电视才是有灵魂的索尼电视。
就拿普通的4K HDR图像处理芯片X1来说,包含了HDR动态逐像重塑技术、4K HDR 14BIT 平滑渐变、动态对比度增强。这些优化算法其实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画质芯片对电视的重要性。
至于特丽魅彩显示技术、迅锐画质处理引擎等就不多说了,索尼一贯都有的技术(索尼X7500F无特丽魅彩显示技术,索尼X8000G有特丽魅彩显示技术)。
动态效果(X8500F 120Hz面板支持),其实在我心中的话,为了图方便,我个人常把MEMC效果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X8500F级(不错)
二级:X9500G级(优秀)
三级:旗舰OLED级(卓越)
硬屏

硬屏的液晶分子排列不同于VA软屏,它是平行于屏幕排列的,液晶结构更加坚固稳定,被按压后基本没有软屏的“水波纹”现象,这一点也通常被用来区分软屏和硬屏。
IPS代表机型
LG 55SM9000PCB,NanoCell IPS 4K 硬屏,真4K,α7 Gen2画质芯片,支持杜比世界/HDR 10 Pro/HLG,4路HDMI 2.1接口,蓝牙5.0,双频WIFI ... ...,LG 55SM9000PCB算是能够买到最好的IPS硬屏之一了,总体上来说都不错,就是这个价格贵了点。
课外:某线下卖场
某小年轻:这两款有什么区别?
大叔/阿姨:这款(三星Q6F)是软屏,国产屏幕,你看(大叔轻轻按压了电视屏幕一下),旁边这款用的硬屏,是三星自己的屏幕(用手轻轻敲了下屏幕),这质量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价格贵有贵的道理。
看完小剧场之后,你感觉是忽悠还是确有其道理?就软屏硬屏本身来说,其实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VA软屏对比度、黑色均匀性表现更好,IPS硬屏观看视角更广......,硬屏比软屏好,这也只是厂商或者销售人员灌输给我们的概念而已,实际上软屏与硬屏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判断一台电视是否合适,应该直接由我们的眼睛去判断。
屏幕色域

不同的面板类型、不同的材料工艺、不同的用途...,所有的种种,都需要一个标准来定性,也算是硬性指标。我们平时对色域的称呼有很多种,这个色域其实是很多标准的一个统称。说到色域,那还得提一下这幅CIE1931-XY色度图,这个由CIE的专家们弄出来的色度图反映了人眼可见的色彩范围。和人眼相比,现在电视能够显示的色域显然更小。
色域标准
1、sRGB(部分电视、显示器、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使用)

sRGB是最早期的色域标准之一,由于标准定制较早,sRGB对于绿色部分色域覆盖较少,所以有时候会发现对花草树木等绿色场景的色彩表现力不足。不过相应的,因为色域要求较窄,所以做到100% sRGB较为容易。
2、BT.709(Rec.709)(全称ITU - R BT.709)(高清电视(HDTV)使用)

BT.709(REC.709)三基色的颜色坐标和sRGB相同,白点也是D65,到目前为止,sRGB和REC.709似乎完全相同。
3、NTSC

以前经常能够看到某某评测里头说达到了多少多少NTSC色域,这个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了。可能是现如今显得不太专业,所以这种描述也慢慢开始改变了,像RTINGS、AV等测评网站都开始采用BT.2020、DCI-P3标准了。
4、BT.2020(Rec.2020)(全称为 ITU - R BT.2020)(UHDTV(超高清电视)使用)

BT.2020标准相对于Rec.709标准,大幅度提升了视频信号的性能规范,由Rec.709标准的8bit提升至10bit或12bit,其中10bit针对的是4K系统,12bit则是针对8K系统。当然,BT.2020在色域空间方面也更为宽广,色彩显示更加丰富。
5、DCI-P3(数字影院投影使用)

DCI-P3的色域范围与上头的NTSC色域较为接近,在部分手机和电视上都能看到DCI-P3色域标准,目前来说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① 注意:NTSC 并不能完全覆盖住 sRGB,考虑到这种覆盖位置上不同的问题来说,sRGB 是不能换算成 NTSC 的。当然,NTSC是不能换算成 sRGB 的。
② “不太可靠”的换算关系(概不负责,仅供参考)
100%sRGB≈72% NTSC
100% BT.709≈72% NTSC
100% BT.2020≈150%NTSC
100% DCI-P3≈96%NTSC
③ 色域广不等于色彩准,也不等于色深大!
课外
45%NTSC 色域的屏幕--非常垃圾的屏幕
72%NTSC 以上色域的屏幕--不错的屏幕
90%NTSC 以上的屏幕--非常优秀的屏幕
在笔记本和显示器领域我们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结论,不论对错,对电视来说,除了色域之外,色准、色深、色温、均匀性等方方面面也都是需要考量的点。
课外
点一下色域容积,色域容积可能120% sRGB,色域覆盖不一定就有120%,可能就90%。不过一般我们说的色域都指的是覆盖。
广色域代表机型:TCL55Q2M55英寸4K超薄无边框全面屏高清智能网络平板液晶电视机
步入这个层级的55英寸电视,基本算是入门了。虽然也有很多65英寸的电视,不过那就跟2千档的50-55英寸差不多一个性质,就不多说了。
这附近,就性能来说,TCL 55Q2的A73+A53架构,不说是标配,至少搭配不错芯片的电视也不少见,至于2+16G的内存存储,那更是常见的不得了。
TCL 55Q2的优势在于其高达136% BT.709的色域值,画质相比Q1有明显优势。另外支持杜比视界和HDR10,哈曼卡顿音响,对于自带的来说,音质确实不错,不过这也只能算是加分项,毕竟对有购买音响需求的人来说没太大作用。
屏幕色准

一般说来,色域是越高越好,因为色域高了,你所能够显示的色彩才广,才丰富。但是,鸡有了,你也得有提刀杀鸡的能力。空有高色域的面板,却没有将色彩精准展现的实力,本倒是可获得个一流面板的美称,底子稍微好点的,倒也差强人意,至少起点高了,勉强堵住悠悠众口,再差点的话,那也就太对不起党和人民了。

先不论价格,我们可以看到索尼7000D(图源:爱否主流电视测评)的色域值并不高,但是被索尼调教的不错,除去色域带来的硬性差距外(显示不出某种更为细腻的颜色,如观看动画片时),依然可以和同评测的几台高色域机器一战高低。不得不说,厂商的技术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色准代表机型
松下(日本)的高端OLED电视向来都是极具特色的,这次的GZ2000号称好莱坞级调校,而且支持杜比视界了。早前的EZ1000大家应该有所耳闻,跟同时期的A1比颇具优势,不过你要想买的话这价格就毫无优势了,GZ2000听闻3500欧起步...。
屏幕色温

从百度百科看到的解释是这样的,通俗点来说,色温其实就是一种温度衡量方法,就像加热钢铁,随着温度的升高,颜色会由红变黄,再变白,甚至变为蓝白色。在色度图上的表现就是一条弧状轨迹,色温较低则偏红,色温较高则偏蓝。如果还不懂的话,粗俗的比喻一下就是:假设光源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6500K所发出的光色相同,则此光源的色温就是6500K。

如果大家去百度的话,可能会发现很多说9300K的色温适合亚洲人看,6500K的色温适合欧洲人看,听起来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但也陷入了一个误区。可能我们不同的人对色温的喜好存在差异,但我们看到的颜色其实都是一样的。加上在电视机、PC显示器等领域中,存在一个D65标准,也就是6504K的色温,像我们日常观看的美国大片就是采用的D65标准,这种时候你再用9300K的色温去看或许就会觉得不自然了。
屏幕色深

色深也叫作色位深度(Color Depth),色深就是指在某一分辨率下,每一个像素点可以用多少色彩来描述,专业术语用多少位bit来表示。色深用2的幂指数来表示,bit数愈高,色深值便愈高,所能表现的色彩也愈多。1bit即2的1次方,2bit即2的次方,3bit即2的3次方。
“10Bit”“1024灰阶”“10.7亿色”,在电视上我们比较常见到的一些宣传参数,其实这些都跟色深有所关联。
色彩的灰阶,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像素是由是由红(R)、绿(G)、蓝(B)三个基色组成的,而灰阶又代表了最暗的黑到最亮的白之间的亮度层级关系,那色彩的灰阶即表示了每一种颜色不断变暗到黑的过程中的变化级别。假设是8bit色深,则一种基色可以分为2的8次方(256)种等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56灰阶(色阶范围:0-255),而10bit就相当于1024级灰阶(色阶范围:0-1023)。
那么256、1024级灰阶能显示多少颜色呢?因为我们的RGB图像,是由红(R)、绿(G)、蓝(B)三个基色组成的,而一个颜色就有256/1024种变化,那8bit的实际总发色数量就是256*256*256=16777216种,也就是所谓的真色彩。10bit共有10.7亿色,计算方法同理,差距还是颇大的。

色深越高,画面解析度越高,色彩过渡在细分下的断层现象便可以消除,过渡更加平滑。尤其是显示光晕时,光源四周的色彩过渡会更为自然。你想啊,在同样的有限色域中,你却能分出更多更精细的颜色出来,过渡肯定更加细腻。
抖动
虽然说现在的10Bit面板电视遍地都是,但它们真的都是原生10Bit面板么?现在的电视虽然都没有着重宣传这一块,但其实不少用的还是8Bit抖动出来的10Bit面板(如:乐视超4 X50、索尼 X8300F等),并不是原生10Bit,但效果还是要比普通的8Bit面板要好些。至于与原生10Bit的区别,我估计绝大部分人都是看不出来的。可能是因为平时更在乎直观感受,我个人对抖动这方面关注的并不多。不过也可能有人会想知道这其中的事情,就花点时间说说。
说到这个抖动,大家可能在显示器中比较常见到FRC(Frame Rate Control)、PD(Pixel Dithering)之类的词句,这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视觉暂留),对相邻的 2 个灰阶实施时间和空间混色来实现中间亮度的显示。对于电视面板来说,也是一样的,现在市面上不少10Bit的就是8Bit抖上来的。


在显示器领域我们可能还会看到有厂家会好心的注明FRC 8Bit,但是在电视机市场,几乎甚至没有厂商会特意去注明他家屏幕是8Bit+FRC或8Bit+Hi-FRC或8Bit+Dithering抖动上来的。所以你要想知道做这方面信息的话,你最好知道自己要买的电视的屏幕型号,然后去屏库搜索一下。
① 8Bit+FRC/8Bit+Hi-FRC

传统的FRC是一种时间混色,在时间上,利用连续四个frame的亮暗组合(两种不同的灰阶之间快速切换),其平均效果可将相邻二个灰阶在细分,如8bit+FRC相当于10Bit,一般称之为时域或时间抖动。
但是,因为FRC算法的局限性,不能实现真正的8、10Bit颜色,如:真正的8Bit可以实现16.7M色,但是传统的FRC+6位驱动芯片只有16.2M色。因此,后来又提出了Hi-FRC算法(扩展 1 bit,低 3 bit 选择)来实现全色。
② 8Bit+Dithering

通过调整两种不同灰阶空间位置的排布比例,在合适的距离范围内使得这两种灰阶看起来混合显示,从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目标灰阶,一般称之为空域或空间抖动。

上(时间)下(空间)

6Bit-8Bit
8Bit+FRC机型国内
Letv 乐视 X50 50英寸液晶电视
相对来说,在显示器领域关注8Bit还是10Bit的人群较多些,在电视机领域我想大部分人更在乎的是直观感受,谁好谁坏,一目了然最好,管它是抖动的10Bit还是原生10Bit ...。现在的大环境下,很多资源都是8Bit的像视频,有时候可能很难直观的看出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所以真正关注的人还不多。
色域与色深的区别

这里用PS的网格工具来演示一下,非常直观,可以看到两种网格,一大一小。黑线范围大网格总共有12个,我们就相当于A电视可以显示12色;小网格48个,那B电视则可以显示48色;但是两台电视的色域范围是固定一致的。

假设我们要显示1、2、3、4四个颜色,A、B两台电视都可以显示1、2、3号颜色,但是4号颜色两台电视都不能显示,这是因为两台电视的色域没有覆盖到4号颜色。放到1、2、3号颜色,因为B电视划分的更细,所以颜色显示的会更加细腻。
推断:当某电视色域高,但我们却能明显的发觉到某种失真不协调之感,除了电视厂商的色彩调教之外,色深可能也是其原因之一,电视色域广,色深却低,也可能会有失真的感觉。
结论:色彩空间(色域)是范围,色彩深度(色深)是精度。
课外:12Bit色轮引擎

12Bit大家应该不陌生,=这个12Bit色轮引擎。这个12Bit色轮引擎是一种色彩饱和度提升技术,也就是说可以将色彩从10Bit10.7亿色提升到12Bit686亿色,使色彩表现更加丰富。实现方式么就是这个色轮引擎可以实时采集各个像素点的数值,然后分析计算出处于色轮中的那一块色域,进而对相关的色彩进行增强,达到调节画面的效果。
上回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这次经过我对搭载此项技术的电视产品的观察了解来看,我个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可处理12Bit色彩”的技术,实际上要想展现4K分辨率12Bit色深的效果出来很难。
YUV与RGBRGB

RGB我们并不陌生,上图就表示从R、G、B三个维度看到的图像。
YUV

YUV是一种颜色编码方法,与RGB类似,其中“Y”表示明亮度(Luminance 或 Luma),也就是灰度值,直观的来看就是轮廓;而“U”和“V” 表示的则是色度、浓度(Chrominance、Chroma),用于指定像素的颜色,而YCbCr则是由YUV颜色空间派生的一种颜色空间,主要用于数字电视系统中。

采用YUV色彩空间的重要性是它的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U、V是分离的。如果只有Y信号分量而没有U、V分量,那么这样表示的图像就是黑白灰度图像。

了解了YUV之后,我们发现YUV后面常常跟着4:4:4、4:2:2之类的一串数字,那这串数字是什么意思呢?4:4:4、4:2:2这串数字代表的是YUV这三个信号采样存储方式,常见的有YUV4:4:4、YUV4:2:2、YUV4:2:0。

YUV4:4:4、YUV4:2:2、YUV4:2:0采样区别如图,无论是4:4:4、4:2:2还是4:2:0,亮度Y对应的都是4,也就是说不会对轮廓信息进行压缩,压缩都是对色彩信息压缩的。这么说的话,那4:2:0岂不是没有V信号?YUV4:2:0并不是说V一定为0,因为采样是按行来扫描处理的,如果一行是4:2:0的话,那下一行就是4:0:2,再下一行是4:2:0...以此类推。

你个水货,铺垫了这么多,我特么的就想知道哪个好。讲人话就是:4:4:4最好,信号无损,画质最好。不过由于HDMI接口带宽的限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较多的就是YUV4:2:0了,这是因为YUV4:2:0的码流率只有YUV4:4:4的一半,也就是说YUV4:2:0在60Hz下做的到的,YUV4:4:4得降到30Hz才行。

在连接PS4 Pro玩游戏时,我们也会不知道选10Bit YUV420还是8Bit RGB(自己选个实际看看效果觉得哪个好不就行了,哪来那么多事)。一般来说,应该是RGB更好,不过由于我们人眼对亮度更加敏感一点,加上YUV420是10Bit的,从视觉观感上来说应该更好点(实际效果如何?不过我没有PS4就是了,想知道的有心值友可以寄台过来我玩玩哈)。
CPU/GPU
市面上主流智能电视芯片厂商
美国:高通Qualcomm
台湾:联发科 MTK、晨星 Mstar、瑞昱 Realtek、联咏Novatek
内地:晶晨 Amlogic(华人主导)、海思Hisilicon、全志 Allwinner、瑞芯微 Rockchip
其他的像NXP 恩智浦(飞利浦)中芯国际、Winbond 华邦等品牌就不太常见了。
晨星 Mstar

晨星 Mstar是全球最大的电视芯片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50%,在大陆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75%,在电视芯片领域的声势无人可比。
主要芯片:
Mstar 6A938>Mstar 6A848>Mstar 6A838>Mstar 6A648>Mstar6A638 等。
特别备注:
Mstar MSD95V(定制版938处理器)等定制版芯片不计入排名,标准版938处理器主频为1.7GHz,定制版的这款处理器主频仅为1.1GHz,差距可想而知。
举例机型:
Mstar 6A938(酷开 55A3、海信 LED65EC880UCQ等)
Mstar 6A848(TCL 55Q2、TCL 55Q8、乐融 超5 X55等)
Mstar 6A838(雷鸟 I55C-UI、 TCL 55Q960C、夏普 LCD-50SU671A等)
Mstar 6A638(风行 D50Y等)
课外

这里就不放代表机型了,因为到处都是。不过,有时候你就不会疑问么?老架构的6A938早已不问世事,而6A948又一直遥遥无期,现在正是新生代6A848的天下,有人说新生代的848早已超过了老头子938,事实是否如此?你认为呢?
晶晨 Amlogic

在联发科和晨星双剑合璧的今天,在智能电视产品中依然能看到晶晨 Amlogic的芯片身影,虽说晶晨 Amlogic在电视盒子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Amlogic是有一定的实力的,有人曾打比喻说:如果Mstar是英特尔,那Amlogic就是AMD。
主要芯片:
T968/966>T962>T866等。
举例机型:
Amlogic T968(小米电视4等)
Amlogic T966(小米电视3S等)
Amlogic T962(小米电视4A等)
代表机型
红米也入局电视机市场了,目前来看是走性价比的路线,无疑跟以前的小米差不多,总感觉跟手机上的套路有点相似呢。难道红米刚开始走中低端,小米开始慢慢的树立高端形象?不好说呢,自从小米电视3、3S之后,小米电视就没有给人太多精彩了。
海思Hisilicon

海思不得不说真是一匹强劲的黑马,夏普、海信、康佳、创维等品牌的很多电视都采用的海思电视芯片,旗舰级的电视芯片V811更是支持8K@30Hz,性能也非常强劲,不可小觑。
主要芯片:
海思V811>海思V730>海思V600>海思V551等。
Hi3751V811(顶端):A73+A53,G51,支持8K@30Hz、120Hz MEMC、全规格HDR......。
Hi3751V730(中高端):四核A53,支持杜比视界、HDR 10......。
Hi3751V600(中端):四核A53,Mali 450 MP6,支持杜比视界......。
Hi3751V551(入门):双核A73,最大支持2G运存,Mali 450 MP6,支持HDR......。
举例机型:
海思V811(海信E9A、康佳V1、康佳A10等)
海思V730(夏普LCD-80X818A、夏普LCD-60MY6150A等)
海思V600(夏普LCD-60SU870A)
海思V551(海信E5、创维50H7等)
海思V500(夏普LCD-60MY5100A等)
代表机型
没想到华为也进军电视市场了,不过华为管这叫智慧屏,搭载很萌OS操作系统,鸿鹄818芯片(A73+A53),采用了4核CPU + 4核G51 GPU的设计,2+32G存储,升降式摄像头,87% NTSC色域,面板亮度400nits ...。作为华为第一款电视(智慧屏),虽然着重于AI、交互等体验上,可能会吸引一部分人群。不过,对于眼下不少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更希望华为把电视的重点放在画质、性价比方面。
高通Qualcomm

高通我想不用我说了吧,用过手机的基本上都知道,手机芯片的龙头老大。老实说电视芯片性能的发展是远远落后于手机芯片的,就拿目前超强的海思V811来说吧,V811估计也就相当于骁龙820(低频版?)吧。
主要芯片:
APQ8094-骁龙810>MPQ8064-S4 Prime等。
举例机型:
APQ8094(乐视 MAX4-70等)
代表机型好价
乐视超级电视 超4 Max70-2D 70英寸4K高清智能分体电视(挂架版)
比较老的机器了,本来还想着会不会出骁龙820甚至更高版本的,可惜都是后话了 ... 。
GPU那些事

说到GPU,最先想到的肯定是NVIDIA、AMD,不过在电视机市场,得益于基于ARM 体系结构的高占有率,ARM的Mali GPU我想大家接触的更多一点(PowerVR现在也不多)。
Mali GPU主要有三代:

【Utgard】架构(第一代):Mali-200/Mali-300/Mali-400/Mali-450/Mali-470系列,Mstar 6A628、Mstar 6A828、Mstar 6A918、Amlogic T866、AmlogicT962等处理器都用了Mali-450 GPU。
【Midgard】架构(第二代):Mali-T600/Mali-T700/Mali-T800系列,Mstar 6A638、Mstar 6A648用的就是Mali-T720?MP2,想必在中低端见的最多的就是这几个了。
【Bifrost】架构(第三代):Mali-G3/G5/G7系列,海思V811搭的Mali-G51,用来取代Mali-T820的。
【Valhall】架构(新生代):Mali-G77,Mali-G77的表现接近苹果A12的GPU性能,超越这一代的高通Adreno 640。不过电视上何时能用上能不能用上就不得而知了。
如何区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经常看到的Mali-450 MP4、Mali-450 MP5、Mali-450 MP8、Mali-T720?MP2、Mali-T760 MP4、Mali-T820MP3等GPU有什么区别?
一:看数字,如400、450、720、760、820、830,先看第一位数字,越高越好,再看第二位数字,也是越高越好,Mali-T760好于Mali-T720好于Mali-450等。
二:看MP后数字,MP后面的数字代表有多少个GPU核心,Mali-450是单核,Mali-450 MP2是双核,Mali-450 MP4是四核,以此类推,数字一般越大越好,Mali-450 MP8好于Mali-450 MP5好于Mali-450 MP4等。

不过,碰到Mali-T760 MP4、Mali-T820 MP3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是不是会觉得T820会更好一些。但是,T820不过是8系的入门级而T760是7系的高端,一个MP4一个MP3相差也不大,综合来说,Mali-T760 MP4会更好。不从主观上来判断,用数据说话,通过看两者的浮点性能也能看出端倪来,T760 MP4浮点能力80fps上下,明显好于Mali T820 MP3 60fps以下的浮点性能。
性能划分:

Mali-G77(目前最强,电视没有)
Mali-G71/72、Mali-T860/T880、Mali-T760(高性能)
Mali-G51/G52、Mali-T820/T830、Mali-T720(中等)
Mali-400/450/470、Mali-G31(低功耗)
课外:各种题外

① 索尼的X1/X1E/X1U芯片:
介绍了这么多,有时候看到索尼的这个X1芯片时难免产生疑问,这个X1芯片究竟是什么?是联发科?从MT 5890到MT 5891再到MT 5893,MaliT860到MaliG71,有人说,这就是个联发科,索尼冠了个X1的名字拿来圈钱。有人说,联发科负责安卓系统及常规的运算,X1则用于画质处理,各种算法的导入才是核心所在。我觉得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管它是CPU、GPU也好DSP、ASIC也罢,只要两家对比起来我觉得你有实质性的提升就够了。
当LG牢牢占据OLED面板的优势之时,索尼拿什么来竞争,我想除了索尼更加成熟的电气和电路设计外,这块图像处理芯片也功不可没。当然,LG等厂商们也在奋力直追,发布的第二代阿尔法也不可小觑。
② ARM Mali GPU 性能参照:

这里我拿高通Adrone GPU来说一说,因为其他芯片厂商大多使用的公版Mali,拿以前在电视领域昙花一现的高通Adrone GPU正好合适。说是这么说,不过Adrone的性能可是非常强悍,如果放大到手机届的话,ARM的Mali GPU与高通仍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直到Mali G76 GPU采用了7nm的工,下调最大核心数,通过将功能模块和执行引擎整合到更少的“内核”中来提高内核的性能密度,显着改善了GPU的单位面积性能之后,相比骁龙845的Adreno 630(10nm)才有不少优势(性能提升功耗下降)。

说到这种情况,不得不说一下ARM的GPU思路,我想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多少理解一点了,ARM通过堆核(增加GPU的核心数)的方式来增加GPU的性能,感觉说起来有点像以前的联发科的8核10核。通过这种方式,GPU的性能虽然能显著提升,但是功耗以及发热显然更大,核越多越无法控制(像Mali G71最多可支持堆砌32核心,为什么没人堆到32用性能来干死你丫的呢,说到底就是GPU的单位面积性能太差了)。
Mali-400(最大核心数量8个)Utgard 架构
Mali-T880(最大核心数量16个)Midgard架构
Mali-G71/G72(最大核心数量32个)Bifrost 架构
Mali-G76(最大核心数量20个)Bifrost 架构
不过,电视到现在大多还用着“几百年”前的古董级GPU,就不多说了,说了也没太大用处。
③ 内存吝啬:
有时候可能有值友会想,都差不多价格了,为什么还要用1G、1.5G的内存,就这么舍不得那点钱么?
其一:有可能CPU最高就支持1.5G内存,你让它咋上2G;
其二:成本原因,能省点就省点呗;
其三:这么多型号,总要有点区别吧。
④ CPU杂谈:
搭载同款芯片的电视,拿MStar 6A938来说,早年的乐视连千元的X43都能用上,为什么会有两三千的普通货,也有七八千的高端货呢?
其一:部分厂商走的性价比路线,自然舍得成本;
其二:芯片性能虽然可以,但要发挥实际效果,还需要液晶面板、背光模组、调试等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⑤ A73与A53之争:
双核A73、四核A53、双核A73+四核A53……。单看架构优势,A73远比A53强;若论性能,A73大体上也相当于1.9个A53。但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么?
⑥ 杂谈有感:

--"ARM终止华为合作",华为虽然拥有ARMv8的永久使用权,但无法获得ARMv9的使用授权。--虽然是以前的ZZ新闻了,但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到些许不甘。我们都知道联发科、华为都用的ARM架构,指令集不是不能做,但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这种被人随意掐脖子的行为也令人不爽。Adreno因为早就被高通收购,所以也就算是自己的了。
--自研--半自研--公版--
从内心上来说,国货当自强,我是非常支持国产自研的,如果是处在起始阶段的研发,希望大家也不要冷嘲热讽。站在产品层面来说,如果产品够好或者差不太多,支持支持宣传一下理所应当。但如果你无法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还挂着个爱国的高价,也请不要打出爱国这张牌来绑架大家。
Ⅷ) 画质处理芯片画质处理芯片
① 海信

海信算是做画质芯片很早的国内厂商了,而且收购了东芝TVS,也保证了国外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在国内画质芯片这块具有较高的话语权。
Hi-View Pro:一代Hi-View Pro I HS3700--二代Hi-view pro II HS3710--三代Hi-view pro III HS3720(2D/3D 超精度 SR、 2D/3D 降噪 NR、局部背光调整 Local Dimming (192*240)、DCE动态对比增强 Mirco Dimming (120*80)、去等高线De-contour、高锐度High Sharpness、亮度/色彩瞬间改善 LTI/CTI等)
② 三星

要说研发实力,三星也可以排上号。不过三星虽然搞过RGB-OLED,但不太喜欢WRGB-OLED,仍然坚持研发QLED,最新的QD-OLED希望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Quantum Processor 8K:三星量子点8K处理器芯片,针对8K,画质降噪(压缩留内容的降噪处理)、边缘恢复(针对低分辨率视频内容的模糊边缘恢复)、纹理创建(接近于原始的图像的细节及纹理创建)。
③ LG

电视届说到LG,那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OLED电视面板啊,好面板都在自家手里握着,但前几年还时常要受索尼的气,你说气不气人。这不,画质芯片利索的搞起来了啊。
Alpha 9:第一代α9--第二代α9(α9 Gen 2),专为高端OLED打造。
④ 索尼

日本四大天王惨淡收场,如今也就剩索尼做的还不错了。
X1:X1--X1进阶版--X1旗舰版。
芯片画质引擎
① MStar--4K臻彩图像引擎
②海思--Hi-lmprex图形引擎
③ Amlogic--Trulife画质增强引擎

芯片大多集成有画质引擎,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很容易把这个画质引擎与上头的画质芯片搞混。”名字都差不多,反正感觉高大上的样子,就它了“。

海思V730集成Hi-lmprex图形引擎,在低端产品上(此处并非说V730很低端),我们是否经常看到Hi-lmprex图形引擎的宣传,这里就拿它做讲解了。看上图,介绍了Hi-lmprex图形引擎的功能和效果,一串英文看的我发慌,其实我也看不懂,只能一个个的百度翻译,累死了知道么。大体上就是一些“支持杜比视界、HDR10、锐化处理、图像增强、亮度、对比度调节......",感觉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而且效果还真不好说。
画质芯片与画质引擎的本质区别
芯片集成的画质引擎可以满足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需求,但对于画质提升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真正的画质芯片为什么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就拿索尼来举例:索尼拥有几十年的影像基础,有着大量的视频素材信息,足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索尼根据这个数据库的不同信息来研发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算法,像HDR动态逐项重塑技术、4KHDR14-bit平滑渐变等,这些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有据可循,有庞大的数据库做基础,只要肯用心的话,效果自然不会差。
”屏幕决定电视画质上限,芯片决定电视画质下限“--从某些方面来说,我觉得这句话不无道理。面板参数如果太差,即使拥有再牛逼的芯片,它的上限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一台电视即使拥有再好的面板,却没有好的背光模组、优秀的图像处理芯片等去辅助配合,一样发挥不出面板应有的实力。
尾声
虽然涉及到的点很多,但其实还是有很多内容都没有详细讲到。不过,由于这次的篇幅一下子没把握住,已经弄的太长了,这次就先到这吧,全部写完的话估计都可以凑成一篇论文的字数了,想想都可怕。我也没想着分成很多篇去水经验,如果嫌长的话不防先收藏着,想起来了就看看。
终于要结尾了,我真是谢谢你大爷喔!
你说了这么多东西,到底要关注哪方面呢?
都是大老爷们,能不能直接点来几个推荐?
说的也对,就像虚竹一样,突然直接把几十年的内力传给你,也不会运用不是。
本来已经写的很累了,不过我想还是有部分值友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都说了这么多了,也就耐着性子多嘴两句 ... ... ...

为了介绍方便,这里借用一张网络图来表达我的意思,所有可以关注的点需要重点关注的点基本都可以在这张图里头找到,你能找到几个。
各位,还是下次吧。这要是让我这个处女座的人来说,绝对又是一场没玩没了的夜宴了,大家可以在评论里多多讨论哈,就放过我吧。
结语
本文非主观、非客观,时而游走在客观的边缘,时而寻找主观的想法,尽量客观罢了。
本文非推荐文、非避坑文、非流水文,要我说的话,定位有点像是电视届的深度百科文。
或许还会写更多类型的相关文章,推荐也好科普也罢深入解读了了... ...,有时间再说吧。
文章转自张大妈 AIOEN,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8

那小子 9

2020-4-13 17:47

感谢分享了啊  全部看完了  ,学到不少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尖的溫柔 8

2019-12-29 22:25

谢谢分享懂了好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805908 7

2019-12-20 16:13

三星电视HDMI 1.4接口的都是假4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sn880760 6

2019-11-21 17:30

好久没有看过介么长篇大论的文章了,这次居然耐心看完了,然鹅……不过,还是要感谢大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isyphus_ni 5

2019-10-22 17:04

厉害啦 我居然看完了 真长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271 4

2019-10-21 10:53

这个评测,给大大的一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手未入门 3

2019-10-21 09:51

4K电视虽为主流,但真正的4K频道却寥寥无几,国内好像只有央视有一个4K频道,而且覆盖率很低,4K资源也比较少。4K普及率任重道远,8K更遥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归路° 2

2019-10-21 09:23

这个评测,给大大的一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绑定微信 + 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消息通知!
:
新手玩家
:
介绍未填写

主题

帖子

积分4

Hao4K影音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