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 微信

Hao4K影音


[交流分享] 影音科普:发烧音响人物志 -李积回(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年01月15日 17:04 12385 0 来源:家庭影院> 交流分享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

夏天小风扇 帖主

2021-1-15 17:04

1.jpg
博物馆
音响博物馆的创意,也与罗伯特的访问有关。当年罗伯特在看完李积回的软硬件收藏后对他说:“李先生,我看你收藏的音响那么多,不如整理归类,作为一个可以反映音响发展史的收藏馆。”注意,罗伯特建议的是私人性质的“收藏馆”,还不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罗伯特的建议启发了李积回,为什么不办一个音响博物馆,造福更多的发烧友,提高大家对音乐音响的认识呢?于是经过两年的筹备,李积回的“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于2010年5月1日正式开馆。
2(1).jpg

“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是广东省文物局备案的正规博物馆,规模比会所时期更大,目前拥有经专业机构进行过声学处理装修的大小视听室25间,馆内收藏来自全世界各个时期的音响器材超过6千件,从最早的音乐机器八音盒,到代表人类声音记录时代起点的留声机,到现代最先进的顶级立体声和多声道音响设备,基本上展现了人类音响发展史的全貌。
3(1).jpg

每间展室的器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音响器材和所有电子产品一样,不仅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出其最宝贵的价值,也只有经常使用才能维持良好的状态。所以除多声道影音系统展房之外,各展房的器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更换。博物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但发烧友来到这个世界音响宝库,光是用眼睛看肯定是不满足的。如果想指定某些器材进行试听也是允许的,只要付上少少一点讲解费,就可以在一天内请工作人员搭建起任意指定的音响系统进行试听,工作人员还会为参观者进行详细的专业讲解。如果这样还不过瘾,还可加入博物馆会员,成为会员后,便可享受全年无次数限制的试听讲解服务。团体会员还能与博物馆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4(1).jpg

随着馆藏品的逐渐完善,博物馆收藏的目标逐渐发生了变化。目前,只有具备稀缺性、历史性的器材,才会加入新的馆藏。目前,李积回正在积极筹办一个“沧海遗珠日本音响珍品主题展“,因为这些年来,博物馆已经收集到不少比较少见的日本中古高级音响,而日本的高级音响,长期以来不受发烧友重视,李积回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改变发烧友心目中长期来对日本高级音响形成的刻板印象。

李积回说自己喜欢上音乐音响,最初是自己欣赏,之后进一步办会所,是为了与发烧同好共享,而办博物馆,则可以向更多的人传播音乐音响文化,以音响音乐作为桥梁,结实更多有缘人。另一方面,博物馆如此惊人的馆藏,带来的口碑效应也是一种对于企业的免费宣传。

爱黑胶
除了音响收藏,李积回的唱片收藏量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2007年,罗伯特就说李积回的黑胶唱片数量超过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而目前加上CD光盘,唱片总数更是达到了600多万张,其中光盘的收藏量也与黑胶相当。300万黑胶是个什么概念?根据2012年的统计,上海图书馆的各类模拟唱片收藏加在一起也不过20多万张。
5(1).jpg

不过李积回一开始只知道CD光碟,直到2005年,才在一位发烧友的指点下接触到黑胶唱片。当时那位发烧友带来一台3万元的黑胶唱机,和李积回30多万元的dCS分体数字光盘播放机进行了比较。用李积回的话说:“当时几乎立刻被黑胶的声音迷住了,原本以为3万元的唱机,怎么能和30万的器材相比,但事实上,黑胶的低音动态和下潜力,令我耳目一新。”

直到后来听多了黑胶和光盘,有了比较冷静客观的立场之后,李积回发现,其实黑胶和光盘还是各有千秋的,黑胶胜在厚度、韧性、低频下潜和动态感,中高频段光盘更有特色,关键看如何用器材搭配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特色。
6(1).jpg

李积回开始大量收购黑胶唱片,运气好的时候,他可以从国外一次性收购到几十万张唱片,要以集装箱为单位运回国。很快他就成为了国内黑胶唱片收藏的第一大家。

不过烦恼也随之而来,如此多的唱片收藏,清洗、整理、编目成为一个大问题。以上海图书馆的经验,一位熟练的专业人员每天能编目的唱片数量在20张左右,照此计算,600多万张唱片的编目需要约822人/年的工时,是个巨大的工程,以李积回个人之力,肯定是无法完成的。

工作之余,李积回的一大乐趣就是清洗整理并播放黑胶唱片。对他来说,每一张唱片就像一个音乐的精灵,现在这些精灵大都被封存在仓库,他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尽其所能地将这些精灵一个一个地释放出来,展现各自的可爱迷人。

我免不了要问他如何评价黑胶和光盘。他还是说“各有千秋”。不过从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从心底里,他似乎更偏爱模拟唱片物理记录的简单直接。的确,数字化的编码解码过程,对非技术人员来说还是不够直观,不如黑胶,可以给人一种全程把控的踏实感。

那么在对音乐的口味上,这位黑胶收藏大家有什么个人偏好呢?李积回说,因为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拥有这么多不同的器材,因此对于某张唱片,总能找到可以发挥出最佳效果的组合,这样的话,他基本上什么样的音乐都听。不过,他本人一直比较偏爱大型系统,而在大型系统上,更适合放大动态的交响乐和爵士乐,所以他听这两类的音乐多一些。

观念
作为世界级的发烧一哥,对音乐音响自然有独到的理解。

长久以来,发烧音响界的一般共识是,音响器材是为音乐服务的,这一观念带来的结果,就是对客观性的追求,于是,发烧友折腾音响器材的终极目标,就是对“现场音乐”这一客观物理对象的无限逼近,这就叫作“服务于音乐”。
7(1).jpg

而李积回却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讨论先有音乐还是先有音响的问题,看起来,肯定是现有音乐再有的音响。可是在人类发明保存并重放声音的技术之前,人们和音乐的接触只有通过现场,所以音乐是一种服务于少数人的艺术,所有现在脍炙人口的那些伟大作品,过去的普通人很难有机会去欣赏。录放音技术的发明,到后来音响器材的出现,对于音乐在大众中的普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大众来说,音乐始于音响。所以我觉得,音响器材首先是为人服务的,音响发烧友在玩音响时要有这个觉悟。

你自己是器材的第一个服务对象,所以你当然首先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整个系统做出调整,以达到心目中理想的效果。但音响发烧还需要交流,如果有发烧友到你这里来听同样一套系统,这时你就成为一个服务者,能不能根据他人的偏好,进一步作出适当的调整?

Stereo Sound杂志的老一辈音响评论家菅野冲彦发明的‘唱片演奏家’这个提法,我是非常认同的。当你在为自己,为别人播放唱片的时候,音响系统就像你的乐器,你是有可能像真正的乐器演奏家一样,给音乐注入自己的东西的。”

对于刚跨入音响大门的初哥,李积回基于自己的经历,也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我认为玩音响没有真正的老师,如果有,卖给你器材的商家算是第一个老师吧,然后,就要数你那帮音响损友了,从他们的评头品足中你也能学到东西。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多听,多尝试,多思考,这比任何老师告诉你的东西都更生动。”

看来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不仅让李积回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让他成为对音乐和音响有独到理解的大发烧友。

音乐与人生
我一直很困惑,身为一名事务缠身的企业家,李积回哪里来的时间深度投入自己的爱好?李积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颇有启示:“其实音乐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我们要做好一个企业,日常压力常人想象不到,脾气变差,精力透支,烦躁失眠等等是常有的事,但只要听上一段音乐,我就会感到整个人又很快恢复了平衡。所以音乐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方式,音乐不仅让我在经营企业时越战越勇,也给音响博物馆,给十八子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这不正是李积回自己对“刀”和“烧”这一体两面作出的的最好注解吗?“烧刀李”这个外号,真是绝了。
(全文完)

原文出处: StereoSound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绑定微信 + 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消息通知!
:
初级发烧友
:
介绍未填写

主题

帖子

积分1047

Hao4K影音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