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 微信

Hao4K影音


Hao4K影音 首页 行业 耳机评测 查看内容

声音心理学:「虚拟低频」带来的真实感受

2020-10-13 16:28| 发布者: spill力| 查看: 3490| 评论: 0|原作者: spill力|来自: Splii

摘要: 消失的基频「虚拟低频」音效就是采用心理声学的原理,令听众得到更佳的低频效果感受和补偿, 它是利用声音频谱上的运算并加强有关是的倍频(泛音)成份,从而令人耳接收后觉得低音加强了。它是基于「消失了的基频」 ...

消失的基频

「虚拟低频」音效就是采用心理声学的原理,令听众得到更佳的低频效果感受和补偿, 它是利用声音频谱上的运算并加强有关是的倍频(泛音)成份,从而令人耳接收后觉得低音加强了。它是基于「消失了的基频」理论,作曲家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就曾发现「消失的基频」这个现象,所以后人又称此现象为塔替尼效应(Tartini Effect)。塔替尼在演奏小提琴时发现,当他用力演奏双音时,会听到一个低音,举个例子,A4(440Hz) + C#6(1100Hz) ,频率比为 2:5,此时会听到 A3(220Hz)的声音。

简单来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基频表现(音调)与倍频(泛音)表现音色组合而成,而基频就是影响声音音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基频就是最低频率的成份,如果基频成份很小,甚至消失了,低频感觉便会减弱了,甚至消失, 然而人的脑袋很聪明,会对接收到的频率即时进行数学运算,如果声音中的倍频(泛音)组合是某个基频的整数倍数的话,我们就会仍然感觉到那消失了的基频的频率,变相低频成份又再重现出来。

虚拟低频感觉自然

所以虚拟低频就是采用了加强倍频的成份和适合的比例去重现低频的声音。因为由人的脑袋自然引发和感受,所以声音可能比一些硬性加强输出的方法来得自然。

对于音乐重播,如果低音充足,整体音乐就有了承托力,有如地基一般感觉稳健舒适,音乐更显丰富震撼,层次感也能较自然地显现出来。一般地鼓的深度,中鼓的力度,低音大提琴、低音结他的音调和音色都与系统输出低频的能力有关。如果能真实重现足够的低音感觉,必然把整体音乐重播的质素提高。

很多人对低音不足的做法,多以均衡器作调节补偿,这显然是一个普遍采用的方法,但也需要对不同的频率范围有深入了解,并针对性作出调节和补偿,否则效果不一定可取,如果均衡器本身的分频、滤波的处理较为一般,加强低频可能会令声音混浊,甚至影响了分明度和层次感,这反而有损整体音乐表现。而以「虚拟低频」运算法去加强低音感受,便可减少这些问题,它是基于倍频(泛音)的组合和比例让人脑自然感受,所以较自然,也能恰到好处地提升浑厚感,低频的下潜力和丰富度。

音频界近年很多都利用声音心理学的原理,在原本有限的空间、结构和设备上去营造更多样化和更佳的声音感受,藉着耳朵所接收到的讯号和脑袋里感受到甚么的关係去实现不同的音效。

音乐更有层次

笔者用带有「虚拟低频」功能的播放机试听蔡琴的〈渡口〉, 发觉低音鼓的深度和力度截然不同,下潜力更强,低音乐器的丰富度明显增加,整个音乐有更好的承托和层次,震撼度也提升了。虽然低音相对强了,但中高频也不会因此而被盖过或减低了清晰度,却能依然保持强度和细致度。如果是男声,较低的基频及泛音成份增强了,人声的鼻腔音稍微增了一点,但原音色却也能完全地保存。

效果也适合应用于欧美的舞曲或嘻哈类的音乐,除了鼓声更震撼,音场感觉和节拍感必然有所提升,必能尽显其好处。一般做法,低频的强弱程度皆可调节,以配合不同人的喜好,不同的设备和要求。各大厂商和用户们,绝对刻不容缓,以带有「虚拟低频」功能的产品去感受一下心理声学理论对产品所带来的震撼和附加价值。

<文中价格均为港币>来源:Spill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登录之后发表您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