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 微信

Hao4K影音


[音箱]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带双通道次低音的2.2音箱制作过程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年03月13日 20:14 31618 4 来源:影院音频> 音箱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智能华哥 帖主

2018-3-13 20:14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带双通道次低音的2.2音箱制作过程连载

KEYWORDS: 辅助设计, 音箱, 测量, RTA, 曲线, 频谱分析, 房间, room, acoustics, 声学, 话筒, 校准, EQ, Thiele/Small, 参数, 分频器, cross-over


我的2.2音箱系统设计已经有段时间了,问题是手懒迟迟未动。还好现在雕刻机可以部分解决手懒的问题,那就用雕刻机吧。

用雕刻机也比较麻烦,要设计刀路。不想耗费体力就得在电脑上多耗费时间




现在仿真挺时髦的,干什么都先仿真,好吧,雕刻前咱也仿一下真,看看刀路对不对



仿真结果似乎没什么问题,明天切料


这是索尼APM系列的顶级,年代肯定在84年以前,因为我是84年拿到APM系列音箱资料的。
可以看到,八十年代初期,索尼就已经注意到障板衍射影响,并在顶级产品上有效地解决。这方面在APM系列产品资料中有详细介绍,我最初了解障板衍射现象就是从这份资料中,距今已经30多年了。看看国内,不但许多人不了解,还说什么日本音响不行



白色的木胶粉今天刚到,商家不错,送了个很实用的胶瓶,特点是扁嘴,非常适合音箱的装配






扁嘴胶瓶打胶还是比较方便的,特别是板材的端面,好控制



随便用喇叭测量一下,看看阶梯影响究竟有多大




红色为单高音,绿色为盆架边缘影响


下面是我现在选用的喇叭,盆架比较圆滑



影响比较小
红色为单高音,蓝色为盆架边缘影响



摆上看看先




因为时间有限,先装主音箱

两只主音箱的料,装配前留个影,万一音箱做坏了好对着照片道个歉


夹具翻出来,清理一下装好
这种夹具是我最愿意用的,不变形,刚性好,夹持力很大







我很讨厌普遍使用的F夹,性能太差,有弹性、会变形、经常夹不紧。F夹能被音箱厂大量采用是因为操作简单快速,而且外观上挺先进的样子,其实很一般


木胶粉性能试验,包括有油污的粘接性能
以前始终使用橙黄色和棕色木胶粉,白色的从未用过,要检验



木胶粉强度试验出来了,


与以前用的木胶粉一样,甚至更好,油污根本不是事
啥也不说了,没有再拖的理由了,干吧


木胶粉的使用
调配比例
按体积:3份木胶粉,1份水。温水更好
按重量:5份木胶粉。3份水
调胶时先少量加水,快速搅动调成糊状,然后加入剩余水,搅拌均匀。调完后放置一会,“醒”一会。
调完的胶处于活性期,这个状态就不允许再加水了。
活性期时间不长,夏天大约2.5小时,必须在2.5小时内用完。
所以木胶粉要随用随调,用多少调多少。
用完尽快倒掉余胶并清洗容器和胶刷。
手上的胶也要随时清洗,否则固化后很难去除,除非徒手洗衣服
粘接最好施加一定压力,一般2-3小时






夹具对应板材粘接位置预先放块塑料薄膜,食品保鲜膜都可以,防止夹具杆被溢出的胶与板材粘连。木胶粉可是很厉害的,一旦沾上,分离时极可能会把板材粘下一大块。









音箱的前板由两块18mm板粘接为36mm厚,这两层的粘接很费力,因为必须加压,而稍一加压就滑动,这一点不同于白乳胶,白乳胶只要滑动几下令胶膜足够薄就很难再滑动。没办法,只能用手按了,并且随时调整位置,直到初步固化不动了为止。还好,仅凭眼睛观察和手工微调,最终卡尺实测,偏移量在0.3mm以内,满意


补图


前障板先放上限制侧板垂直

修复不小心摔掉的角
木胶粉加木屑混合修复损坏的边角



木胶粉中加木屑是为了与板材性能接近,也为了容易打磨。可结果是手工根本磨不动!太硬了。

实在没办法,自制个砂光机
买了盘式砂光机的自粘盘和转换杆,轻易把手电钻改装成砂光机。
自粘盘1.5元,转换连杆1.2元,廉价杀光鸡呵呵





修复完成的效果
修复位置的强度比板材本身高几倍以上





先把前板放上看看吻合精度,毕竟前板后面是铣肩的,嵌入安装涉及配合间隙问题
还不错,需要用手轻轻拍一拍才能进去,说明配合间隙刚刚好








倒相管出口倒圆角
不只是好看,原理上也是圆角更合理,且两端都有喇叭口最好。
我使用PVC水管做倒相管,只在外部倒圆

圆角的半径R比较大,达到12.7mm,刀体直径约40mm,而小型手持镂铣机(修边机)不允许使用刀体外径超过30mm的铣刀,因为带不动,会烧鸡的。
实在不想纯手工干了,加上低音炮8个孔啊,有机器就要想办法利用,为此对修边机做了一点修改,就是加了一块过渡板,大铣刀就可以使用了,只要控制给进量不要太大,完全没问题。




带有圆角的倒相孔有两个好处:
1、避免高风速带来的笛音
2、导管长度与理论计算值更接近,可以用较小的缩短系数

倒相管按端口类型分三种情况,对应不同的缩短系数



自由端口=0.614
单喇叭口=0.732
双喇叭口=0.850


倒完角的效果






背面倒相管安装孔
两层沉孔







组装立体声低音炮







内部需要钻孔的预先钻出来,不然没法钻了











因为夹具不够,每次最多只能粘两块板,每次就要调很少的胶







我的感觉,关键是期望或认定了自己的作品应该有更好的表现,想象着那种感觉就控制不住想动手。当然,对制作也要有兴趣,有热情去做,乐于欣赏自己的成就。
至于条件,不是很主要。我了解一些音箱原理后,认真做第一对时也是什么工具都没有,最终搞到一把手锯,借了一个刨子和手电钻就去买板,就在家里垫几个凳子开始下料,喇叭孔用电钻排孔然后用刀慢慢抠出来,再用木锉修整,后来想到自己有木刻刀,就用木刻刀精修,还完全靠木刻刀做出沉孔来。当然,那时候有无尽的兴趣和耐性,能做到很高的工艺,不是亲眼看到都不敢相信是手工之作,总体和微细细节都不比现代CNC加工的差。

现在要拿出那种精力去做音箱是不可能了,一个是工具好了,另一个是精力不允许都用在这里。不但我,每个人都一样,主要精力要忙于生计。


完全手工打磨出来的切角
辛苦就不说了,反正要手稳心细还得有耐性








两只箱四个大切角,就用这几个东西连削带磨硬是纯手工磨出来的




初具雏形

想看更大的图,就点击图片,然后在弹出的预览窗口点击“在新窗口打开”





防尘帽与振膜一体成型


看看音圈直径有多大



贴两张图







上图








拼接的再好,有色差问题的,还是能看出来,上油后会更明显


木皮的预拼接


裁切


根据纹理分类
这一步对于强迫症来说是非常费时间的


拼接所用材料


齐边





在背面用美纹纸预拼



拼接纸带是水溶胶,就像早年的邮票一样,用毛刷沾点水刷一下就行

着急的话也最好别用舌头舔  毕竟不知道这东西用胶的成分

这要是养条狗该有多美,到时候就喊它 -  过来!把这条从头到尾给舔一下



把木皮翻过来,纸带粘贴到拼缝处

着急了,用熨斗熨一下立刻就干

注意这个电熨斗,现代外观,古董功能。

贴木皮是不能使用喷漆喷雾熨斗的,必须是老式的干熨电熨斗,并且还必须能调温。

这种熨斗在市场上极难见到





根据花纹要求切除多余部分



完事!


为什么要预拼呢,因为前面贴的只是试验,实验木胶粉贴皮的工艺质量,自己知道有把握可以拼接好,所以没有预拼,而是贴皮的时候直接拼接,就是提前把木皮裁好,贴的时候直接对缝,免去一道很耽误时间的工序。
但是实际感觉并不好,因为用木胶粉贴木皮本身是非常理想的,但需要热压机,业余哪有那玩意。
结果看不住就离缝,因为木胶粉固化前木皮是滑动的很不老实,用电熨斗熨的同时要时刻看着接缝并随时调整,因此接缝处透胶,很麻烦,所以还是采用预拼吧



贴完木皮这个样子




去除拼接纸带



对于急性子,拼接的纸带可以通过打磨去除。

当然,也可以先把纸带弄潮湿,慢慢揭掉




细节修复

因为木皮有纹理,切割的时候经常会出问题,主要是切刀总试图按纹理方向走,造成切不直,所以裁切木皮要讲究一点技巧。
1、刀必须要锋利
2、靠尺必须按实按牢
3、不能一次切透

尽管如此,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切的很好很直,但某处因纹理的复杂性还是出现了缺损,贴完皮修边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修复就是必须的。

下面是修复修边后出现的微小缺损

缺陷比较小,大约3mm的缺损,采用三角形修补即可(微距拍摄)



修复完成(微距)


正常拍摄,箭头所指位置,已几乎看不到



下一步就是砂光,上油之前必须砂光
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两遍即可
我用的是180#和600#砂纸

砂光有个原则必须遵守,即无论第一遍还是第二遍,永远都要按纹理方向砂光。
不能因为横向砂光比较快而忽略原则
经常有人侥幸地认为反正之后的砂光顺纹理方向,也能把之前的横向痕迹砂掉,因此第一遍就不管方向乱蹭。其实这样是很鲁莽的,后悔都来不及




这鬼天气终于有变好的迹象了,但是暂时还干不了体力活,那就与老婆合作把接线板、标签什么的设计出来,反正都是活

主箱和低音炮接线板


主箱标签


低音炮控制板和标签


这低音炮的控制板也是认真设计的,频率都经过校对,只是实际的电位器精度和线性不可能那么好,差不多就行了


Acrolink的钝钢避震脚钉还是很不错的



水晶接线端子质量一般吧,便宜啊





细节工艺较差,总体还算行吧,毕竟是国产,不能要求过高。

完全抄老外的设计,压环可以独立转动,不伤线



由于当时CNC开料时辅助低音的电路部分没有确定,PCB没设计,控制板大小、位置、元件布局等都未知,现在确定下来就只能靠手工开这些孔了





















监测空气湿度




最后再上两遍哑光油



木皮最后上硬蜡,包括板材所有裸露面和端面,封闭防潮





切导管

倒相管肯定用PVC管了,方便易得,性能也比纸管强






端面修整

为了方便,把砂带用胶粘在地上



补图

箱体拼装前要处理完一切必须在之前完成的事情
包括所有螺丝孔
为防止上螺丝把板材表面挤涨堆积,两板间出缝隙,所有螺丝孔都要钻沉孔。
工厂是绝不会这样干的,那会增加工序影响生产进度,工厂对这种情况只会死命的用力拧。个人DIY就不一样,个人可以按自己要求随意在哪里用心去做,无论结构、工艺、声音走向,这也是DIY箱与厂箱的区别



检查倒相官吻合情况



倒相管只能临时安装,不能用胶粘,因为尽管计算机辅助设计很精确,但实际制作中不精确的因素还是非常多,经常会出现调谐频率偏离很多的情况。
当然,顺利的话,可以与设计值很吻合,但不能指望肯定顺利,要假设倒相管长度可能需要多次调整




箱体拼装前,加强筋必须要安装固定好

加强筋的作用并不是消除箱体较大面积板材的谐振,那是奢望。它的作用是把较低频率的谐振推向更高频率,并使谐振复杂化

如果能做到使较低的振幅较大的谐振分割为多个频率较高振幅很小的振动,这个加强筋就是有效的,因此,加强筋的放置位置很有讲究,要掌握理论,还要有经验

音箱加强筋的作用,有一点类似木吉他内部音梁的作用

不要迷信音箱必须使用超厚板材,那些都是厂家玩耍烧友的头脑,实现高刚性箱体很容易,但是,那些曾出现过的大理石等材质的音箱最终被承认并不好听










注意中间黑色那根横向的支撑,他是真正意义的加强筋,主要作用是抑制板材谐振


前障板粘接

为了保证粘接强度,要对锐利边缘进行倒角,因为前障板与箱体配合精度很高,需要稍用力敲击才能嵌入,而锋利的前沿会把胶全部推走,造成粘接面胶很少。

这一点也是不同于厂箱的,工厂因为大批量生产,要考虑拼装容易、快速,基本都是靠公差,预留间隙,有时间隙甚至0.5mm。

个人DIY因为不是大量做,一般只做一对,可以采用最高精度的紧配合,优于厂箱质量是肯定的,否则就没必要DIY

还有,铣肩也做不到理想清角,因为无论多锋利的铣刀,尖角都不是锐利的,造成两块板无法理想吻合。机械加工上有个清根工艺,这里采用倒角方式








粘接










这张前面贴过了,直接链接过来




经过耐心等待,彻底干透了,继续...





安装底座
没找到合适的脚钉,临时用橡胶底脚替代



哈哈,我的2.2音箱系统就是这个样子




多图
























主音箱的设计数据:

净空容积21.07L
调谐频率43.88Hz
导管直径35.5mm
导管长度120mm(102mm)
下限频率39.46Hz

这些是理想化设计数据,实际采用的倒相管直径只有35.5mm,两个倒相管也只相当于一个50mm直径,倒相管非线性问题会很严重。
把非线性、损耗都考虑进去,40Hz的下限肯定是不可能的,再说6寸喇叭把下限做这么低也很不好,对最大线性位移要求过高。按倒相管数据估算,-3dB下限上升到50Hz就是符合预期要求。
具体如何还不得而知,毕竟不精确的因素太多,估算经常是不可靠的,可能会偏离较大


补图

自己做音箱就是麻烦,但是简单了也没意思

超高音面板要“啃”掉一块,还是用这些工具



先用剪刀和偏口钳把不要的大部分切掉,然后用工具到粗修,最后把砂带绕在玻璃瓶上精磨




回顾一下当时的设计数据

净空容积21.07L
调谐频率43.88Hz
导管直径35.5mm
导管长度120mm(102mm)
下限频率39.46Hz

在303楼已经讲过,这些都是理想化设计数据,因为采用的倒相管直径只有35.5mm,两个倒相管也只相当于一个50mm直径,倒相管非线性问题会很严重。
那么把非线性、损耗都考虑进去,40Hz的下限肯定是不可能的,按倒相管数据估算,-3dB下限上升到50Hz可以接受。

非线性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可以预先通过仿真来了解,尽管仿真结果并不精确,但毕竟有参考意义
我们常见的仿真软件有LspCAD,那么就用它仿真一下看看

因为内部加强筋等有修改,制作完成的音箱实际容积为21.11升
首先要确认LspCAD的准确性,因为这款音箱不是用LspCAD设计的,仿真结果相近时才能用它进行非线性仿真,不然没意义
把上面最初设计数据填入LspCAD中,仿真结果如下


结果还算比较一致
调谐频率41.99Hz
-3dB低频下限40.33Hz


半空间(2π)声压曲线


阻抗曲线


包含房间反射的自由场(4π)声压曲线


现在做非线性仿真


谐振频率变成41.78Hz
-3dB低频下限上升到46.48Hz,比我估算的小


倒相管非线性对下限的影响在这里可以看出来


仿真显示损耗比较大


好了,现在看完成的音箱实测结果

系统阻抗曲线









实测结果显示损耗并不大
调谐频率为41.4Hz,-3dB低频下限45.5Hz
实测结果与仿真是吻合的



补充内容 (2016-2-28 22:18):
提前把测量结果插到这里来,就是想让发烧友知道,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很靠谱的


返回来继续补制作过程 - 添加吸音棉


要用植钉枪,业余用这种手动的就不错了,不用气泵


钉就用这种U形钉,没有的话当然也可以用门形钉




提前剪裁成需要的形状


吸音棉尽量少打钉,分布合理即可,保证钉牢固
(后板看似很脏,那只是渗透的胶痕,表面经过砂光,其实很平整 )



倒相式音箱无需过多的吸音棉,倒相箱的吸音棉只用于适量吸收内部杂波,过多添加会影响低频调准



继续补制作过程 - 密封

密封包括所有可能漏气的地方,对于这款音箱,后板是可拆卸的,密封很重要

准备EVA胶,各种宽度







低音喇叭就不必了,因为低音喇叭自带了专用的橡胶密封圈,这是极少见的







做线


为了调试方便,使用了插簧
大烧是无法接收这东西的,他们认为这都是恶声根源;P




安装















准备测量



测量对音箱高度有要求,一般距地面1.7米,至少也要1.3米以上
再垫高一些,否则测得的频响可用下限过高






预热测量设备,10-20分钟即可








开始测量






继续!

既然是业余制作,咱也不用专业测量设备了,测量设备都用业余的,软件就用REW

启动业余测量设备





比较一下业余设备与专业设备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继续测量

远场测量没什么可说的,下面直接近场





低音单元近场曲线


倒相管近场曲线



远场测量大致了解低频曲线走势
适当加大窗口时间,并加入适量的平滑



很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是房间驻波,在头脑中滤除驻波影响,低频曲线已经很明确

用虚线标注一下
[size=0.83em]032 IMGP9243-3.jpg (61.8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6-2-28 23:26 上传





继续测 - 次低音箱

这东西只能测近场


前腔后腔分别测



绿色曲线为前腔响应
粉红曲线为后腔响应


合成后的综合响应
高频端那些尖刺是倒相管高次谐振和箱内杂波,都是不需要的。因为箱内还没有填加吸音棉,所以暂时这些不需要的东西比较明显
以后添加吸音棉和低通滤波器后可有效滤除

[size=0.83em]036.jpg (46.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6-2-28 23:31 上传




次低频箱的阻抗曲线,典型的双调些三峰曲线


有了测量数据,设计分频器就有依据,调试也会很快

一般调试分频器有两种方法

1、如果手里元件够用,采用实调实测方法
2、如果手里没有元件,采用虚拟元件调法(用分频器仿真软件)

我建议业余音响爱好者尽可能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快速掌握调试经验,虚拟元件不花钱可以随便挥霍,还可以避免盲目的买过多没用的元件




分频器设计与调试

设计分频器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严格讲,分频器不是设计出来的,分频器必须反复多次调整才能与选用单元配合好,没有例外
书本上那些分频器计算公式从来就无法用于实际中,这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些公式存在几十年以上,却没有一个合理的分频器是用它计算出来的。
公式本身没有错,只因为它把喇叭看作是理想化元件,而理想的喇叭至今不存在,所以说公式在讲原理时很重要,却不能拿到实际中用

这款分频器也是一样返来复去调,没有捷径

先根据各单元频响曲线和阻抗曲线凭经验大致确定一个分频器蓝本,然后搭建、测量、找问题、修改,之后便是反复测量、找问题、修改,直到满意。

因为手里元件足够用,我肯定用实调实测的方法




把元件都翻出来









开始调试了...





虽然使用了调试台等提高效率的设备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过程还是一样的

最初不必去听,实测曲线就可以,什么时候调整到曲线差不多再开始听
之后就是根据听感调。

听... 调... 测... (此处省略一千个字)... 听... 调... 测...

耗费时间是肯定的


调分频器经常会出现总体上声音过得去,唯独某段稍不理想,却很难处理。
这版也是一样,中频段音色不对,耗费了不少时间,期间也用LspCAD反复模拟过,修改实际元件后也没有根本改善。

把曲线大致调好是用不了多久的,而相当大的精力基本都用在修饰音色,几乎所有分频器的调试都这样。
这种情况,基本不知再从何入手,觉得该动的元件都动了,往往盯着杂乱的元件看到发呆却不知下一步该干什么




出现这种情况,以往的做法是不再继续调了,休息,过段时间再调往往会很快解决问题
或者换个人来调。因为一个人的思路有限,特别是线路结构、音色取向总逃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同一个人总是倾向于犯同样的错误

果断靠边,谁会谁上








检查

检查频响和阻抗有没有过于明显的缺陷




结果





分频器回头我再优化优化,细调一下音色





下一步是... 拆

1、把内部喇叭线都换掉
2、倒相管拆出来涂黑
3、分频器再优化一下
4、细调一下吸音棉
5、做分频器
6、做次低音功放板

基本就这些了

其实我这套音箱,次低音部分似乎是多余的
就是你之前问的问题

把次低音响应直接叠加进来,当然是不包括低通的,只是简单看看



可以看到,次低音使低频下限降低到35Hz,主箱的下限为45Hz,拉低了10Hz。
那么只拉低10Hz,费那么大功夫多做一对次低频箱是否值得?

其实问题在于,主音箱45Hz的下限已经非常优秀了,这个你在很久之前就预测过,事实远超一般8寸箱。
要知道,书架箱几乎找不到下限能低于60Hz的,就是说我这对6寸书架箱的低频水平已经相当于低音炮了




音箱的失真特性

红色为2次失真,黄色为3次失真(下限精确到200Hz)

音箱的失真特性表现为频率越低是真越大

200Hz
2nd=0.66%
3rd=0.36%

1000Hz
2nd=0.33%
3rd=0.19%

10kHz
2nd=0.18%
3rd=x.xx%(受音频接口线性电路带宽限制,无法测量)

200Hz以上全频段失真极大值在880Hz位置(来自于低音单元本身)
2nd=0.31%
3rd=0.79%


音箱的失真显然在低频段较大,低频段需要单独测量,一般以100Hz为准
100Hz
2nd=1.22%
3rd=0.499%


看看最大失真,在58Hz位置
58Hz
2nd=2.19%
3rd=1.07%
实测的失真包含测量放大器和话筒等失真在内,实际失真还会小些

倒相式音箱因为倒相管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谐振频率处的单元失真,见上图
谐振频率以下失真又开始急剧增大,但此段已经处于音箱下限截止频率,就是说Fb之下,音箱迅速进入声短路状态,已经不可能在发声了
这也是相对于密闭箱的缺点,密闭箱不会出现声短路现象。所以倒相箱Fb以下禁止馈入较大功率,否则很容易造成喇叭机械损坏

********************************

记得当年惠威宣称他的S8单元在100Hz时的失真低达1%,还是很靠谱的。


所用单元失真特性


低音
低音单元自身在880Hz失真稍大


高音
失真极大值在830Hz,此频率恰好是高音的谐振频率Fs


超高
失真极大值在3kHz,也是超高的谐振频率点


觉得对于阻抗,关键还是认识。许多业余设计调试分频器的发烧友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就是阻抗不重要。音箱要的是声音,声音满意就是最终目的。当声音已经无可挑剔时,就不要去关注阻抗曲线好不好看,阻抗曲线并不影响音质。
这样的说法应该说是没错的,阻抗确实与音质无关。
但是音箱是要使用功放的,当把功放当作一个人来看待时,他也是有个性有情绪有脾气的
站在功放的角度看音箱,他打心底期望音箱的阻抗是从低频到高频是恒定不变的,你能满足他,他就真心实意的给你干活,把自己的潜能都毫无保留的发挥出来。
但是实际的功放却基本没有理想的,理想的功放应该相当于恒压源,负载阻抗如何变动,输出电压都不会变。
而实际上这个真做不到,能做到什么程度完全看设计师水平、和肯拿出的成本
为什么说有的功放标称8欧负载,但负载低到4欧就失真,音量扭要开的很小才能用
而有的功放同样标称8欧,带2欧负载照样轻松愉快,毫无压力,这就是差别

好的功放,要求8欧负载,但是偏要接4欧负载,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电流加倍,那么输出功率也加倍,声音明显大
低档功放,要求8欧负载,但是偏要接4欧负载,输出电压跌落严重,电流增加不多,功率增大也不多,声音吗也不会大很多,失真却明显增大

上面的现象,对于阻抗变化严重的音箱,问题就来了。调好的音箱频响都会改变。

看一下这个阻抗曲线,典型的有缺陷,注意红圈位置

这是个4欧音箱的阻抗曲线,红圈位置阻抗比较低,约为1.4欧
首先说这款音箱在调试和试听时使用的功放较好,那个1.4欧的位置对于功放来说丝毫不是事,所以声音非常满意,满意到分频器无法再动一点。
但是这样的音箱,可以说换个功放就变味,用不同功放就有不同的声音
如果用很垃圾的功放,1.4欧那一点会使功放输出电压急剧跌落,就会在该处频响出现谷
如果再换个本来中频就多的功放,这个谷又可能被补偿回来,甚至超出
实际上即使频响没变化,功放在那一点负担也是很重的,可能某类型音乐在哪里出现的频率分量很少,听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一旦某音乐类型能量集中在该频率段,功放就会过载

很显然,对于一个阻抗从几欧到几十上百欧忽上忽下还会变的音箱,想让功放好好干活是很难的

...

要求严格的音箱,不但要把频响调好,同时也要对阻抗进行修正,尽最大可能给功放一个理想的负载。
市场上的音箱当然不会都这样做,主要看厂家做事认真到什么程度。
好的音箱,极力使阻抗波动尽量小,尽可能向一条直线靠近。当然,低频的谐振峰涉及元件成本太高,肯定不管了。
中低档音箱,只保证不出现异常的低阻点即可
垃圾音箱,阻抗爱啥样就啥样,没人管

不要认为几十万甚至百万元以上的极品音箱就是按最高要求调试的,这类音箱多数只把精力用在外观、用料档次和音色个性上,阻抗曲线往往很差。
厂家并不怕这个问题,相反对厂家可能还有好处。因为消费这类音箱的都是不差钱的顶级大烧,大烧不玩技术,讲究的是器材搭配,而阻抗很差的音箱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这给大烧们显示器材搭配水平带来很大展示空间。大烧都坚信最好的音箱一定是有个性的,没个性的音箱被认为是平平的,档次不够,只配给不入流的普通发烧友玩家。。




可能有人要说,真惨,分频器曲线竟然这样,合成后的总曲线肯定没法看了,用电分吧,随便淘块电分板,至少能保证合成出比较平直的曲线啊。

综合曲线


只看分频器结果也确实挺惨,不过这却是必须的。
我的三个单元组合后,必须要求分频器能给出这样的曲线,只有也必须这样,最终声频响才能是平直的。

可能有人又会说,那你的喇叭频响曲线也太差了吧?
真的吗?不可能。这套喇叭是当年著名的美之声监听一号所用单元,比普通喇叭强多了。如果这也被认为频响太差,那普通喇叭就别想听了。

说来说去就说到一个问题,喇叭曲线并不像崇拜电分的想象的那么理想,他们始终认为喇叭曲线应该是平直的,然后按平直频响设计的电子分频电路大行其道,占据不少初烧的兵器库。
这种思想下产生的更极端的神器...减法分频电路,这种频响曲线平直到你想弄弯一点都没有可能的东西,去面对曲线不平坦的喇叭,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




面对一款分频器,也经常遇到有人问:
分频点多少?
几阶的(意思是斜率多少)?
几dB交叉(3dB还是6dB)?

似乎是要谈分频器的话,这几项是唯一的。
也确实,常见资料中分频器介绍中也就这几项,而且用公式计算的话也不能不知道这些。

事实上认真设计的分频器,上面那几项都不会被提前预设,因此常常被设计者忽略,经常答不上来。
设计者在设计分频器前,只大致了解一下低音单元最高不失真重放上限、高音不失真和安全下限,其他什么几阶、多大斜率和几dB交叉都由他去,一切以最终频响达到要求为目的。
我这个分频器(超高音只作为辅助高音这里忽略),低通为1.04kHz,高通为3.11kHz,这真难以回答分频点具体多少,因为高通和低通并没有像书中介绍那样在3dB或者6dB交叉,他们实际上拉开一段距离,那么实际的交叉点在调试完才知道,在1.97kHz,并且在-7.16dB交叉(图中显示在2.4kHz交叉是因为有-3.7dB衰减)。低通斜率实际看是5.2dB/oct,高通斜率是13.8dB/oct。这里还没谈转折点处曲线。现在可以知道,只用教材中学到的那几个名词,是很难去探讨具体的分频器的,这是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实际总会复杂得多。








继续
做分频器哦

有元件布局图,制作应该很简单,把图1:1打印出来贴在基板上就行,问题是我至少3台打印机,关键时候却没有用的

不能等,办法总会有的。

校准软件







不错,现在是精确地1:1显示了





准备A4纸一张,美纹纸伺候


对,贴到显示器屏幕上
用晨光这类美纹纸不用担心弄脏显示器,还能把屏幕上原有脏污粘下来;P


把灯光调暗,能看清了


把各点和边框定位用笔描绘下来







然后,然后处理后板。
用铅笔绘出分频器所占位置外框


因为是活动后板,没必要专门做独立的分频器板,元件直接装到后板上就行。
但是元件要粘接固定,要用柔性胶粘,与中纤板的结合是个问题,必须做表面处理,最简单就是喷漆,使板材表面硬化不起毛。

还是美纹纸




喷漆当然是用自喷漆了
国内三大自喷漆品牌,三和、保赐利和彩虹,其他都是忽悠人的


喷完


很快就干透,可以打定位孔了
就是把纸摆放准确,然后用冲子打定位凹坑


说到冲子,还是这种半自动定位冲方便,会让你解放出一只手来,这可是非常重要的,还能坐公交当破窗安全锤用;P
德国、日本、台湾要是不造出这东西来,我们是永远不去想发明这东西,祖宗留下的冲头很好使啊
可人家先做出来了我们就说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很简单,然后开始大量山寨还瞎改进




冲完定位孔


根据焊片和螺丝选择合适的钻头


钻好的孔,是盲孔不能钻透
四个孔径稍大的是电感骨架限位孔


安装焊片



安装完的焊片




根据需要调整焊片形状





焊接前要先固定质量较大的元件,电感都比较重必须粘接牢固,要使用柔性胶
这里用喇叭专用黑胶,黑胶的好处是具有一定的填充能力,耐振动,除了水和空气啥都能粘
当然黑胶分结构、引线、三点很多种,对于分频器任何一种都可以,当然,要粘接水泥电阻的话,中心胶相对更好,主要是耐温能力



开始粘接元件
















这一版分频器高频通道加入了限波器,因为高音10kHz有个峰,我比较反感这种声音。
可许多人说这是这个高音的特点,他的音色风格源于此。
思前想后还是留一手吧,毕竟音箱不可能是我一个人听。
肯定不能加开关,麻烦,用跳线就比较简单




跳线插到这里,不用限波器就拔掉



焊接线柱

这种纯铜水晶接线柱虽然表层有镀膜很好焊,可个头太大传热很厉害,使用大功率烙铁是必须的,好在我使用特氟龙线,线皮绝对烫不坏


焊完的样子


准备安装接线板




保证接线柱穿线孔一个方向


接线端子板制作完成





这次使用特氟龙线,不是因为大烧们说的声音多好多好,我看中的是线皮,毕竟是工业线,而且是苛刻环境下使用的线材,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航天航空,电力冶炼,化工... ,线皮耐高温,烙铁烫不坏,可以放心大胆的长时间焊接,高端工业线材你不用担心他敢用杂铜,纯铜线芯,表面镀银是特富龙线的特征。这种线,用过就会知道什么叫馅大皮薄
缺点就是这种线比较硬,倒不是线芯硬,实际上是线皮硬












因为线比较硬,像普通线那样直接用会比较难,搞成螺旋形就没问题了





装上后盖和喇叭就完事
之前一直用电分将就,现在好了,简单好用还好听:lol :lol :lol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带双通道次低音的2.2音箱制作过程连载分享完毕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教程系列: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利用JustMLS生成音箱低频跌落曲线
http://www.hao4k.cn/thread-20880-1-1.html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莞音4寸全频传输线箱实验
http://www.hao4k.cn/thread-20882-1-1.html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莞音4寸全频两级倒相实验
http://www.hao4k.cn/thread-20884-1-1.html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手机和REW 一种适合业余爱好者调试音箱的方法
http://www.hao4k.cn/thread-20886-1-1.html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 外接话筒 - 提高手机测量音箱频响精度
http://www.hao4k.cn/thread-20887-1-1.html

自制发烧音箱 - 设计制作和测试:带双通道次低音的2.2音箱制作过程连载
http://www.hao4k.cn/thread-2088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4

Tsundere 2

2018-10-9 16:35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微笑听雨 3

2018-11-17 22:23

嘘,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cxuhao 4

2018-11-22 11:07

我还真的把帖子从头到尾看完了,跪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t19732004 5

2019-10-4 21:26

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绑定微信 + 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消息通知!
:
发烧刚入门
:
介绍未填写

主题

帖子

积分316

Hao4K影音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