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K币
注册时间2018-9-15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
客厅环境能否搭建沉浸式三维音效系统7 `& Y& g) k F4 O+ n: P @
除了大画面显示系统的选择,要打造客厅影院,我们还需要注意搭建环绕声音响系统。这几年,包括杜比全景声、DTS:X等在内的沉浸式三维音效已经深入民心,不仅只是停留在影音爱好者与发烧友之中,更开始进入到普通用户的群体,特别是在新一代iPhone的技术推动之下,使得用户在搭建环绕声音响系统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选择沉浸式三维音效系统。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客厅环境是否有必要搭建杜比全景声或DTS:X音响系统,或者说是否合适搭建这样的系统。沉浸式三维音效系统与传统5.1、7.1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加了上方声场,而实现形式上就是在天花上安装音箱又或者是使用向上发声的音箱。当我们要在客厅之中安装沉浸式三维音效系统,首先就需要了解客厅的层高是否合适安装天花音箱。一般来说,如果是层高低于2.8米的客厅增加天花音箱并不会带来很好的效果。9 H% ^ [- [, u+ }8 v
主要的原因是天花音箱离座位太近,不利于营造环绕感与空间感。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反射式音箱来提升效果,但整体呈现出来的空间感并不会比5.1或7.1系统有太大的提升。因此,搭建沉浸式三维音效系统,我们建议客厅层高需要在2.8米以上。第二点,我们还需要留意客厅空间是否足够大,避免空间之中的各个音箱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影响声像定位的准确性。总的来说,客厅环境能否搭建沉浸式三维音效系统,又或者说搭建后能否带来出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于客厅空间大小。5 O7 H; g# e" A3 G
& o0 E0 w! O# l2 T" A9 C% o客厅环境的环绕声系统有哪几种构建方案选择, |9 K3 e2 X) }, I
选择适合用于客厅环境的环绕声系统其实同样也需要结合客厅的实际环境以及个人的需求。客厅环境之下构建环绕声系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包括适用于装修前客厅环境的嵌入式音箱系统以及隐藏式音箱系统、灵活度更高的无线音箱系统、小巧的Soundbar音箱系统与卫星音箱系统,以及传统的外摆式落地音箱系统。一般来说,如果想要环绕声系统充分融合到客厅环境之中,选择隐藏式音箱系统是最佳的实现方式。但是隐藏式音箱系统想要获得好的声音表现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低频方面,同时对于前期施工有较高的要求,在目前国内隐藏式音箱品牌种类,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预算水平尽量选择最佳的方案。0 O# R* g( x; j. a
% i, Y% h1 N1 W/ M2 o
家庭影院放大器应该选择合并式还是分体式6 P( z3 G6 J7 u: g9 K7 U7 b
作为家庭影院系统的中枢,家庭影院放大器的选择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都是非常纠结的事情。家庭影院放大器从结构上可以简单分成合并式与分体式。前者就是将影音处理功能与音频功率放大功能整合在一起,而后者则是把环绕声处理与一部分的前级音频信号放大,和音频功率放大功能分开,分别为环绕声前级处理器或AV前级放大器,以及后级功率放大器两类。那么我们究竟是要选择合并式还是分体式的方案?首先,从预算的角度来做选择,如果预算低,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选择合并式放大器。如果预算充足,更好更灵活的选择则是分体式的方案。合并式与分体式方案从实际性能方面也是有不少的区别。如果你想构建16通道以上大型环绕声系统就只能选择分体式方案。而相对来说,目前率先实现8K超高清传输功能的暂时还只是合并式放大器的新机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家庭影院放大器类型。如果你要考虑后期升级换代的因素,分体式方案将会更加灵活。高端的环绕声处理器往往都可以固件与插卡式的硬件升级就能支持环绕声与视频方面的新技术,不需要直接换机。
8 B) h' z) N, o4 M0 o' S
' \. C1 {1 K# b9 ^我们是否应该使用AV放大器中的自动声场校正功能5 u# b0 I, ^) @, J* p' o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讨论热点,那就是我们是否需要使用AV放大器中的自动声场校正功能。目前基本上所有AV放大器品牌,包括日系和欧美各大品牌都已经内建了相当成熟的自动声场校正功能。与早期的自动声学校正功能相比,新一代基本上都采用多个位置的测量方式,同时也会考虑到房间因素的影响,低频部分的频段并不一定都会加入处理,主要是针对过渡频率以上的中高频部分的声音频响曲线进行修正。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先尝试使用AV放大器中的自动声场校正功能对整个环绕声系统进行初步的调整,之后再去透过自己耳朵的聆听来判断,以及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测量来调整修正其中你认为可以继续改善的地方,以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当然,对于高端玩家与专业用户而言,也可以完全不使用这些自动声场校正系统,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与声学调校软件进行全手动的环绕声场校正,以达到比自动声场校正系统更好的声音表现。
0 T' [% Z8 K; i0 k" I% k7 I低音炮究竟要选多少只, x# t8 C0 L7 x
低音炮在整个环绕声音箱系统之中可以说是灵魂般的存在,大家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空间之中带来低频下潜足够深,能量充沛的低频声音效果。于是,我们在低音炮的选择上就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究竟要选择多少只低音炮是最为理想的?实际上这与视听室的空间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视听室空间越大理论上就需要越多的低音炮来支撑。一方面这与低音炮本身的性能有关,当你选择的是能量较小的小型低音炮,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低音炮数量来获得更强的能量感。对于常见的30-40平方米的视听室,如果低音炮的能量够强,低频下潜够深,选择1-2只低音炮就已经足够了。不过如果你的视听室拥有多个不同的座位,希望每个座位都能有很好的低频能量,那么选择4只低音炮的方案较为成熟的方案,加入预算有限,最起码也应该选择2只低音炮的方案。但是这是我们需要留意的一点,并不是在这个空间之中随意放两只低音炮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还要考虑低音炮摆位、设置等关键要点。
7 b# U j2 K$ y! h1 m. v$ o
% Y! \7 _# f9 r+ [& `' |/ Y7 a7 [5 c低音炮单元尺寸与房间之间的矛盾
- Q5 \5 N/ j6 {+ t q8 A2 R7 x; E既然是环绕声系统的灵魂,低音炮当然在用户方面的讨论度是相当高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低音炮的数量之外,近期讨论度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低音炮尺寸与房间大小之间的关系。究竟我需不需要在20-30平米的小房间中使用一个下潜能够到20Hz的18到21英寸的大型低音炮?说到这里,我们就得从声音的波长说起。如果需要完整地呈现出一个20Hz的低频效果,房间的长宽高三维尺寸就需要达到20Hz半波长的距离,也就是起码要达到8.5米。对于小房间来说,8.5米的长度对于一般小空间来说并不容易实现,更何况高度和宽度也要实现就更难了。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并不是说20Hz的低音在这样的小空间内完全没有声音,而是声音会因为房间驻波的原因而变得有所不同,所呈现的低音效果比不上大空间的。这点就像小提琴也拉出低音,只是低音的声音远远没有中提琴和大提琴好听。因此,我们在选择低音炮大小的时候,可以结合低音炮所能达到的下潜深度与视听室空间大小之间来做最优化选择。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如果房间确实不大,即使在房间中放置再多的低音炮,所能带来的提升往往与投入是不成正比的,换成更大的空间往往会带给你完全不同的低频感受。6 [: G/ p0 M7 p8 l0 g
' m8 }# t }3 d- o) o" o. L5 v k- ^
低音炮摆位实际上是处理什么问题+ \6 R8 ~0 f# U; B& @
关于低音炮的讨论,肯定离不开摆位。而低音炮的摆位是一个涉及到一定物理层面的科学性房间声音的优化手段。特别是当要让房间中多个座位都能得到均衡一致的低频响应的话,低音炮的摆位能够起到相当不错的作用。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小房间会因为低频驻波或共振的问题,使得各个位置上的低频响应很不一样,这就对我们的后期系统调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只是处理一个皇帝位,其实是可以通过EQ均衡处理器来优化低频的效果。但是当遇到处在不同低频响应的多个座位时,就很难通过单一的EQ均衡处理器来处理所有座位的低频。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炮位以及座椅位置,将每个座椅位置的低频响应调整成相近的曲线,之后我们就可以用一个EQ均衡处理器就能优化所有位置的低音,使得每个座椅位置都能得到好的低音效果。这就是低音炮摆位的目的所在,并非用作消除房间驻波,而房间驻波是房间的物理特性是不能被消除的。. e ]) _: n4 _8 @ B7 d- [
6 ?8 |1 r: R0 E
究竟低音炮的控制是看放大器还是它本身7 ~ l( z5 Z+ o1 e% h3 J
最后两个需要和大家讨论的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音频系统的设置与调校方面。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相对于视频调校,大家对音频系统调校都更为重视,其中特别是低音炮方面的设置与调校更是特别看重。在这里,我们就讲讲低音炮设置方面的一个基本点,究竟我们要在那里设置低音炮的各种控制参数,包括了关键的分频点、相位延迟甚至是EQ均衡处理。一般来说,目前不少低音炮背后都会有一大堆控制功能旋钮,让你去设置基本的高通与低通频率、相位延迟,甚至还有部分中高端的型号还会给你几个不同的EQ均衡曲线。如果你只使用一只低音炮,而且AV放大器中缺少对低音炮的相关控制功能,确实是可以直接在低音炮背后的这些功能旋钮优化低音炮的工作状态。但是如果你使用2只或4只低音炮,同时AV放大器或环绕声处理器又有完善的低音管理功能,我们建议大家只需要把低音炮背后的功能调到直通或中央位置的状态,完全依靠AV放大器进行设置即可,至于EQ方面的调整我们既可以利用AV放大器内部的EQ均衡处理功能,也可以通过外置的EQ处理器来调整多只低音炮的频响曲线。# G- u4 s" n' S) r# D: R$ j
" _( U! M! a. W/ N7 [6 w; A
环绕音箱应该选偶极还是双极
. {: b0 L3 S9 V j7 K4 }; I在家庭影院环绕声系统之中,除了低音炮之外,我们还要讨论另外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环绕音箱与中置音箱。首先是环绕音箱工作方式的选择问题,究竟是要选择双极的方式,还是选择偶极的方式?目前,有不少环绕声音箱正面或背后都会带有一个双极和偶极工作模式切换的开关。我们在使用环绕声音箱的时候就需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双极模式,什么时候需要采用偶极的模式。在沉浸式三维音效如杜比全景声与DTS:X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将环绕音箱设置成偶极模式以带来更具包围感与空间感的环绕声场,或者在环绕声音箱距离座椅位置距离相对较近的情况下,减低“出口效应”造成的干扰。但是进入到沉浸式三维音效时代,由于我们需要更准确的声音定位,偶极模式已经不太合适了,需要切换到双极或多极模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平常看电影资源的情况来选择究竟环绕音箱是选偶极还是双极的工作模式,如果绝大部分是5.1或7.1的资源,偶极模式恐怕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是杜比全景声或DTS:X的资源居多,则是需要切换到双极模式。当然对于两种资源兼备的玩家,就完全可以根据节目源的类型来手动切换不同的环绕声工作模式了。% |( Y; A$ q. i u" x1 a- ]
% O, `# T# c' y* _8 n' T3 v( D
中置音箱要横着放还是竖着放
& g7 M4 ^- H! V( ?接下来,要谈的是同样经常出现在大家热论范畴的中置音箱摆放方式上,究竟我们要横着放还是竖着放。首先一点,我们需要明确,最佳的前置三只音箱的选择和放置方法是,它们都属要是同一个型号,同样一种放置的方向。主要的原因是中置音箱所呈现出来的声音需要和左右两只音箱所呈现的幻想中置的声音是完全一样的,这样才能够确保前置声场的清晰度。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一些商业电影院或者高端定制影院透声幕的背后三只音箱不仅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且型号也是一样的,摆放方式同样一致的缘故。不过,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品牌的中置音箱设计上就是采用水平横向放置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迎合用户在安装非透声幕时,避免中置音箱遮挡屏幕所做出的妥协手段。因此,我们其实建议大家如果非厂家特别的横向安放设计的话,中置音箱放置的方式应该与左右两只主音箱保持一致性。, N+ l) [, O. M3 i: `3 F
- T2 m' @! O. d/ z' h( Y3 z8 W. H% n+ p
3 S) W. t# O9 U; |
4 V( X S2 y ^) B2 J" {$ g!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