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 微信

Hao4K影音


[交流分享] 音乐边缘论:一个百花齐放的乐坛蓝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年11月26日 14:30 4786 0 来源:高级Hi-Fi> 交流分享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spill力 帖主

2021-11-26 14:30

曾经听过有人如此将音乐划分:主流中的主流、主流中的 indie、indie 中的主流以及 indie 中的 indie。固然,任何形式的分类也总会偏离实相,然而听着今年前前后后三首来自于不同音乐版块、歌曲讯息却几乎同出一辙的作品,令我开始觉得:这种刻意模糊了主流和 indie 界线、特别强调两者间之交集的区分方式,其实也有着一定的道理。毕竟,就我看来一个健康而蓬勃的乐坛,正正就是由主流和 indie 两个密不可分却又相剋相生的版块间的频密交流、频密碰撞所编织而成的。

主流中的主流:被迫向着 Indie 靠拢的主流
虽然主流乐坛明明(顾名思义)是最多人接触到的音乐版块,然而很多人对它总会带着些微之不屑。虽则我的音乐口味较近 indie,但我始终都不太认同什么[听主流音乐就是比较没有品味]的説法--毕竟每个人最喜爱的事物都有所不同,情况就好像大多数人都不太懂得莎士比亚的剧作般吧,大众对于音乐欠缺认识、缺乏兴趣也不代表他们的品味就是低劣。而对于那些本身不是对音乐特别有追求的普罗大众而言,他们最易接触到的音乐将会是以主流中的主流作品为主。因此,我认为主流音乐之所以不可或缺,无非也是因为这些较易入口、较容易引起共鸣的作品,其实正正就是许多人进入整个庞大音乐森林的第一个入口。而论到近年主流乐坛备受瞩目的 Mirror,虽然我其实不太属于他们的目标观众群,但一路听着那些指控他们侮辱了音乐、践踏了创作的论调(譬如最近 Novel Friday 的〈Mirror Freestyle〉),我也会去想:就算退后一万步假设主流音乐必然商业、必然媚俗,若然乐坛没有了这些广受传唱、能够取悦到广大群众的作品,音乐会否沦为某种小众的兴趣而已?再者,我认为这个年代的歌迷其实并不愚蠢(近来看到曾比特〈我不是邱比特〉MV 的置顶留言竟然是[Eric Kwok 那种 K 歌公式已经失灵]令我老怀安慰),这个年代的主流作品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么的照板煮碗了。要捕捉听开外国音乐的听众注视,就连主流音乐也必须要推陈出新。 记得初次听到姜涛〈Master Class〉这首无疑是主流中的主流作品,的确是有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毕竟这首 MV 点击率已破 700 万的歌曲,听起来并没有太多传统主流[金曲]的影子。尽管歌词是由擅长为歌手打造 megahit 的主流词人黄伟文所写,作曲以至编曲部分却是交由了相对上非主流的新晋唱作人 Gareth.T 所操刀。纵然作为偶像本应在言辞和形象上都带着许多商业上的计算,但至少就我观感而言,姜涛在歌里面唱着什么要另闢溪径、要做真正自己的讯息,听起来也没有太多予人不真诚的感觉。而 Wyman 的一句[叫我假装果汁糖,偏要当一粒姜糖]正好道出了当下主流文化的弔诡之处--这个年代的偶像已经不可能像四大天王年代那么充满计算、那么的胭脂抹粉了。相比起人前人后两个面孔的完美肖像,时下的观众更喜欢一个有着自己独有稜角、有血而且有肉的真实人物。或许[真诚的偶像]説穿了是一个自相矛盾的 oxymoron,但无疑这种在观众间日渐普及的[求真]精神,的确是把不少过往擅长[造星]的唱片公司置入到前所没有的窘境之中。因此,indie 界自然流露着的真诚逐渐就成为了主流界最趋之若鹜的稀土资源--无论是近来张蔓姿与几个 hip-hop 单位合作的歌曲 remix、泳儿近来伙拍 per se / Zpecial 等独立乐队的合唱作品、抑或林奕匡 / Dear Jane 借助试当真的宣传攻势,实在不难见到[主流]慢慢自诩为另类、慢慢向着 indie 方向不断地靠拢的大趋势。


主流中的 Indie:试图撼动主流的非主流
主流靠拢 indie,同时 indie 也会主动地尝试投身主流。不少唱片公司为了打入 indie 音乐爱好者的市场,很多时都会另设[非主流]的厂牌(如环球的 Brave Nusic、华纳的 F Records 和 索尼 Music 的平原习作),希望以此招揽曲风比较非主流、同时又特别着重创作自由的(前)indie 创作人。 而今年的乐坛新人石山街正正就是其中一员。坦白説,起初听到在 indie 界打滚了好几年的杨彤和 Marstn 签约环球唱片时其实也有点儿错愕。然而观乎二人目前为止的作品,他们在曲风上的不受束缚、不受制限好像跟大唱片公司下一贯的主流作品不太相像。石山街〈石山派〉这个令人联想起达明一派的歌名,无疑是对乐队创作精神的一场宣示。其实跟〈Master Class〉的讯息有点类似,新一代词人郑敏援引着古典作曲家的破旧立新(细想所谓古典岂不就是数百年前的主流音乐而已?)、宋代词人(话説宋词某程度上可以説是宋朝的流行曲)苏轼〈定风波〉式的超脱创作,为这队写着主流音乐、骨子里又带点非主流叛逆的二人乐队,勾画出他们意欲在风格上自成一派、在音乐上[勇敢开闢伟大]的创作主旨。而这首志气满满的[乐队歌]令我不禁思考:坐拥着唱片公司(相对 indie 而言)庞大资源和宣传网络的创作人,是否必然会被种种商业操作绑手绑脚、被种种创作规限捆至动弹不得?昔日宝丽金唱片成就了至今依然特立独行、曲风前衞的达明一派,然而来到了今日这个真诚被视为最大本领、闯进到这个创作红线处处的年代,这种日益普及的主流 indie 共生模式是否可取、是否能够最终撼动主流,将取决于各路创作人的坚持以及造化。但无论如何,这个界别对主流音乐的潜在影响实在不容动辄轻看。


Indie 中的主流、Indie 中的 Indie
最后来到 indie。纵然我最喜欢的乐队大多都是来自这个版块,然而我却总觉得所谓[独立音乐]的标籤往往都有被过分神化的倾向:很多人都会视它们是[唯一真正的音乐]、觉得 indie 以外的所有作品必然都是沾染着商业味道的铜臭--逐渐地很多听惯独立音乐的人很不自觉地都会抱着某种[唯我独尊]的态度,以[听开 indie]作为某种优越的身份象徵。但其实 indie 这个词彙所形容着的,不过只是歌曲的制作模式而已。当然,伴随着自资的发行模式是更大的创作自由,然而自由怎么样去运用其实也都是乐队本身的自由:为了变得家传户晓、名成利就,独立乐队也可以做一些媚俗而取悦大众的音乐;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毕竟玩音乐不是开善堂,我们总不能够期望所有独立音乐人都要如此的穷困潦倒吧),偶尔创作上也难免渗进许多商业的考虑--在这个坚持[做自己]也难如登天的年代,无论主流还是 indie,其实没有谁比谁在本质上是更加高尚。 来自元老级独立乐队 AMK 的关劲松的〈女仔衫〉,虽然跟〈Master Class〉和〈石山派〉两首作品都是讲着[不理别人目光]去[做自己]的讯息,然而这首歌再额外多了一重普世关怀的讯息。不太押韵的歌词(正如我上个月的专栏所言,广东歌词其实不一定要押韵)、MV 里关劲松穿起星星裙在街上游走的画面,仿佛刻画着一种真真正正的 indie 精神。你有你的个性,不要怕别人目光。

只要不是伤害人,你有权做自己。记得细个看大台的剧集,其实也不曾为意过里面渗透着的主流意识形态实则是何其霸道:医生律师警察必然是正气凛然、娘娘腔的角色必定是小丑式的喜剧人物、喜欢作异性打扮的人肯定都是心理变态(难怪〈女仔衫〉的歌词也要刻意强调:[我不是心理变态,只是你觉得我怪。])。直至大个一路沿途遇上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主流 / indie 音乐,我才察觉到自己一路以来的思想实在何其刻板、何其狭隘。[只要不是伤害人,你有权做自己。]我认为这句实则与政治哲学家 John Stuart Mill〈论自由〉 中被统称为[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起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歌词,正正反映着一种真真正正的 indie 精神。我实在觉得一个百花齐放的乐坛、以至一个接纳多元的社会,其实建基于普罗大众的脑袋是否真正虚怀、耳目是否真正开明、心灵是否真正宽广。或者换个浪漫一点的説法,每个人其实都是属于自己的一种 indie:着女仔衫的人在做自己、喜欢听另类音乐的人都在做自己、锺意晒 Mirror 十二位成员的人也都是在做自己??若然 indie 背后其实宣扬着某种[做自己]的精神,我们也理应更加努力地捍衞其他人做自己的权利。毕竟一个健康的乐坛理应建基于听众和听众间的互相尊重,长期怀着一种[得我先识得欣赏音乐]的心态只会令到大众对于你最热爱的音乐变得更加反感。毕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讲到尾什么主流、什么 indie 都不是真正的重点(毕竟音乐跟潮流一样其实都是五时花六时变),若然我们始终带着一种[画地为牢]的心态无限抬举所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无限贬低所有别人喜欢的音乐,不过只会窒碍了不同音乐版块间的互相调和以及冲撞,继而抹杀了主流和 indie 之间更多各取所需、更多取长补短的可能。我认为最精彩绝伦、最引人入胜的音乐,往往都是在边缘和边缘间的暧昧地带诞生的。未来的香港乐坛能否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更加的多变而多元,其实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胸究竟是否伟大。By Spil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绑定微信 + 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消息通知!
:
中级发烧友
:
介绍未填写

主题

帖子

积分4023

Hao4K影音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