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回答标题里的问题,本帖将陆续尝试讨论该问题的三个子问题:
该如何评判家庭音响设备?
家庭音响设备,满足的是我们哪些体验?
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音响设备?
第一个问题:该如何评判家庭音响设备?
说实话,就个人经验来看,无论是耳机,音箱还是音响系统,品牌条件并不是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甚至不算是重要因素,除非你是想无脑选购,并把价格视作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涉及到这两个方面: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接下来我就来试着分析一下这两个方面;
1、客观测试以及它对消费者有哪些参考意义?
这个问题我这里引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Floyd E. Toole博士的观点,他认为音响设备的客观测试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①应该在一个无回声的房间中进行,以避免房间对声音的影响;
② 客观测试应该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和软件,如麦克风、声压计、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
③客观测试应该测量音箱在不同的频率和不同的方向上的声压级、频率响应、失真、相位、指向性等参数。
④客观测试应该使用一些标准化的信号和方法,如白噪声、扫频信号、脉冲响应等。
⑤客观测试应该根据一些公认的标准和准则来判断音箱的性能;
满足这五个标准的测试,就是音响设备的客观测试。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普通人,我买一套音响设备回家,需要做客观测试吗?
当然是不用的,毕竟我们买来主要是体验设备带来的声音效果,只有当它能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后,有需要的话,再来追求它们更好的客观性能。
因此这个客观测试对我们的参考意义主要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基础上,去了解一些公认的标准和准则。例如以下这两个标准和准则:
①正常听力人的等响度曲线:
这个曲线可以用来衡量声音的响度和平衡度,以及音箱的频率响应是否符合人的听觉特性;
例如一些纯连续音调在不同频率和声压级下,被听者感知为同样响亮的组合,也就是被调侃的“听个响”。
我们要清楚,声音作为一个客观的物理现象,在没有听者的情况下,无论是什么设备发出的声音,我们可以近似地把它的声场看成是由一个自由传播的平面波组成,这个平面波不会受到任何东西的影响,在跟声音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有地方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忽略掉其他一些复杂的因素,只关注这个声源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那所谓的“听个响”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
这个等响度曲线就告诉了我们这种说法的一些答案:
A、人对声音的响度感取决于很多种因素,比如频率,持续时间,谐波成分等等。如果有个人听了你的音响设备后,说:“只能听个响”,那你基本上可以判断,TA此刻说法根本不是在客观评价你的设备。
那假如TA又接着跟你讲其他方面呢?什么音质怎么样,频率怎么样,响应度怎么样等等,那这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回答可以告诉你答案:
B、不同人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感,即使它们有相同的声压级。人对声音的响度感是一种主观和相对的感受,它不能完全用物理量来描述和衡量。
一般来说,人对中频(约500Hz到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那所谓的音调和失真呢?这里不是只讲了响度吗?有的设备听起来就是失真啊!”
②美国国家标准的声音质量评价方法:
(中国的评价方法和美国的评价方法在操作原理是基本一致,主要的差别是两者参考的声学,声压级和响度级之间的关系不完全一致,中国的标注更加注重环境噪音、工业噪音、社区噪音的影响)
通俗地说,这个方法就是用一些仪器和软件来测量声音的各种特征,比如说,声音有多高多低、多大多小、多尖锐多圆润、多平滑多粗糙、多单调多变化等。然后用一些数学公式来计算人听到这些声音时会有多大的感觉,比如说,感觉有多响亮、多刺耳、多舒服等。这样就可以用一些数字和图表来表示声音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耳机和自由环境中的音箱设备。
我这里分享根据这个标准,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A、人对声音的响度感随着声压级(也就是分贝)的增加而变化。一般来说,当声压级增加时,人对低频和高频的声音的响度感增加得更快,而人对中频的声音的响度感增加得更慢。
B、人对声音的清晰度感是指人对声音清晰或模糊的主观感受。一般来说,噪声成分越少、信噪比越高、失真越小、反射越少的声音,听起来会更清晰。
C、人对声音的响度感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声音的持续时间、谐波成分、相位等。例如,持续时间越长、谐波成分越多、相位越不一致的声音,听起来会更响亮。
看到这儿,想必你对所谓的音响“听个响”“这不好那不行”的评价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应该能开始理解,在很多平台上,很多时候,我们在某些产品评论底下的互相回答其实讲的都未必是同一条件,同一标准。
如果你对于音响设备不唯价格论,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爱好者,我相信你能听到更多以前没听到的细节,因为无论什么设备,声音重现的目标是让听者能够欣赏到原始录音(记住,是原始录音)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情感,而不是追求某种主观上理想化效果。
下期继续分享后面两个问题,觉得我的分享有用的话,就点一个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