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补充一下上一篇文章关于“分割振动”的讲解。因为是简短再解释,所以关于频响曲线的突起部分“频率转移”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更多的时候,频响曲线中的峰值突起可能是由下一段中所讲的“分割振动模式所造成的干涉现象”所导致的。
但不论如何,分割振动最终都会在频响曲线中得以体现,或者说分割振动是造成频响曲线中不平滑的原因之一,以及频响曲线衰减的主要原因。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看之前的长视频,或者是专业书籍例如《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的原文。
下面就是本篇文章的内容——为什么小音箱不如大音箱~
这其中的原理实际上相当简单。首先,为了产生足够低频的声音,通常需要喇叭的等效振动质量(mms)相对较大。在相同材料、相同设计下,尺寸和振动面积较大的喇叭,其等效振动质量总是更大的。
也许有人会感到好奇,如果将小喇叭的振膜和折环加厚一些,振动质量是否也会增加。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小喇叭低频下潜的问题。然而,由于小喇叭通常受到磁路设计的限制,不如大喇叭那样优越。因此,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灵敏度大幅下降,动态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样一来,“声音强劲”这一特点就会失去意义。小喇叭强行发挥低频效果,最终只会变成“小马拉大车”。更深入地说,音箱单元的行程是有限的。小喇叭要想发出低频声音,就需要推动相应体积的空气。然而,为了推动相同体积的空气,小喇叭需要比大喇叭更大的行程(根据圆柱体积公式)。这样很容易使振动进入非线性区,或者产生其他各种问题。此外,单元的最大行程也会受到折环和振膜的限制,而这些部件同样受到单元尺寸的限制。无论如何设计,3英寸的喇叭都不可能达到12英寸喇叭的低频效果。
对于音箱而言,低音表现大约占听音者音质主观评价权重的30%
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例如,如果低频能量不足,会影响到中频和高频的感知。这意味着小音箱的音质始终无法达到很好,因为低频效果一直无法展现出来。小喇叭整体的综合音质表现是无法达到很好的水平的,无论谁来设计都是如此。无论是真力8331还是纽曼KH120,都会受到这种限制。这是地球人无法克服的物理定律。甚至连三体人都可能难以设计出具有出色音质的小喇叭,除非添加低音炮。
说实话得罪一些人,实际上,像我这样家境贫困或者没有足够空间使用大音箱(实际上还是因为家境贫困),就会找借口说大喇叭的声音都很粗糙,没有小喇叭那样细腻。实际上这并非如此。就算退一步说,以同一系列音箱为例,有地板式和书架式,地板式往往只是多了一个低音单元。在中高音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增加了低频部分,或者使用了音质更好的低音单元,即使只是低音振动面积增加一倍,为什么声音就会变得不那么细腻呢?按照这个逻辑,难道三英寸、两英寸的书架音箱不应该比六英寸的书架音箱更细腻吗?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内置扬声器难道不应该声音更细腻吗?
还有一些人认为大喇叭“速度慢”,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详细讲过。简而言之,想象一下前面提到的“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即使具有相同的等效振动质量(mms),甚至相同的空气容积,磁力较弱的喇叭能比磁力较强的喇叭更快吗?如果是小喇叭具有较低的mms,而低频本身就无法表现出来,那还谈何速度呢?实际上,下意识地认为“大的东西粗糙”是一种思维定势。按照这个逻辑,难道中画幅相机的画质比手机粗糙吗?70mm IMAX比Super35粗糙吗?
因此,对于小音箱,不必抱有过高的期望,保持平和的心态,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基本就可以了。不必过于纠结哪个更好,如果真的追求卓越,不妨尝试使用15英寸的大号角音箱。小音箱和耳机一样,本质上都是妥协的产物。
文章转自 “理性派HiF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