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 微信

Hao4K影音


为什么成长电影是颁奖礼常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年02月10日 18:18 11551 4 来源:4K电影>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spill力 帖主

2022-2-10 18:18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刚公布 2022 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名单。过去一年我看电影的数目比前几年都少,但最佳电影十齣候选电影,竟然也刚刚看了一半,算运气不错,并可以略谈一二。

《贝尔法斯特》(Belfast)老是常出现的成长电影
十齣候选电影,有科幻片、人物传记、惊悚片、小说改编的文艺片,而成长片(coming-of-age drama)竟然占了三齣之多,分别是《贝尔法斯特》(Belfast)、《甘草薄饼》(Licorice Pizza)及《心之旋律》(CODA)。翻查过往纪录,成长电影许多时都是颁奖礼的宠儿,《不得鸟小姐》(Lady Bird)和《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Boyhood)都是当届的热门,2017 年赢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月亮喜欢蓝》(Moonlight)也可归入这一类。为什么成长电影特别受颁奖礼欢迎?电影颁奖礼,相比超级英雄电影、喜剧或惊悚片等类型电影,文艺片通常会占少少优势,因为给人一个较有内涵的感觉。但奥斯卡不是太艺术导向的电影奖,每年的得奖电影都偏向雅俗共赏,有内涵得来又不失娱乐性,而成长电影往往就是最容易引起共鸣(因为每个人都成长过),最易入口的文艺片种。成长电影以儿童或少年人角度出发,内容环绕身边琐事--家人、学校、朋友、初恋,可以很有深度但命题很少沉重至死(偶然也有例外)。而成长电影许多时都是人际导向的故事,主角固然要展示角色由成长而来的变化,旁支角色也容易写得丰满立体(因为故事以人为本,不像灾难片科幻片以事为本),参与的演员有很大发挥空间,这些都是令成长电影容易获得评审青睐的原因。像《贝尔法斯特》和《甘草薄饼》这两齣,不只成长,是成长加怀旧,导演选择的年份如果别具历史意义,胜算就更高。大时代中的小故事也是得奖电影常见的题材。

《心之旋律》(CODA)希望《贝尔法斯特》能拿下大奖
十齣候选电影我只看过《贝尔法斯特》、《沙丘瀚战》(Dune)、《甘草薄饼》、《千万别抬头》(Don’t Look Up)及《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以上排序就是我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排序。不是说《西城故事》不好,全部歌舞场面也很精彩,导演也把它拍得比旧版真实,但我看完后是有点不明白为何要重拍这齣戏?拍种族冲突和旧区士绅化,有大把故事可以选择,为什么要重拍这个今天的观众很难投入的故事?歌舞场面也只是精彩,不见得很有新意。都2021、2022 年了,还要沿用百老汇式的歌精舞劲吗?歌唱和舞蹈部分应该可以再创新一点吧?《千万别抬头》也是很精彩的电影,有内涵又有娱乐性,但比起另外三齣又有点太爆谷电影,所以只把它排在第四位。《沙丘瀚战》和《甘草薄饼》在我心目中排名很接近,理性上知道前者更好,但当日看完后其实很不满足,因为知道自己只是看了两个多小时的序章,真正的故事现在才开始。

《甘草薄饼》(Licorice Pizza)《甘草薄饼》有一点我很喜欢,故事时代背景跟主线故事很微妙的关是。故事背景是 1973 年的美国,那时美国支持以色列,石油输出国禁运石油到美国,油价上涨,美国陷入能源危机。能源危机除了导致主角的水床生意失败外,那种逐步迫近的不安感也暗暗呼应着主角成长的不安和那段屡次濒临分手的初恋。《甘草薄饼》不是少年纯爱故事,男女主角都很花心,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也不会给观众踏实的感觉,只知道[嗯,他们又走在一起了]。男女主角都有点贪慕虚荣,男主角尤其急功近利,二人起初也不太关心社会,只关心最贴身的吃喝玩乐和男女私情,但外边的政经环境却越来越影响他们,女主角更由想当演员转为协助市长助选,也让她看到政治人物的另一面。主角的成长和他们对政治的取态正是[你不理政治,政治也会找上你]。《甘草薄饼》是有点怪的成长电影,那个时代背景香港人未必很有共鸣,男女主角的性格也不算讨好,是小品却不是很温情,我觉得很值得一看。《贝尔法斯特》是不是我看过的五齣中最好呢?很难说。论气魄,《沙丘瀚战》比它大得多;《千万别抬头》传递的讯息也比《贝尔法斯特》重要。《贝尔法斯特》甚至不算创新,黑白片,很细致地拍 1969 年的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以小孩的眼光看周边的动乱,从孩子的角度讨论宗教冲突和离乡别井的挣扎。总括而言,《贝尔法斯特》就是一齣很诚恳很细致,偶有灵光的严肃文艺片,也是颁奖礼常见的片种。我之所以最喜欢它及希望它能赢得大奖,原因绝对偏私, 《贝尔法斯特》应该是十齣候选电影中,最能引起香港人共鸣,甚至看得感慨万千的电影。动乱的城市,去或留,每个离开的人都至少有一个挂念的人留在原地,还有许许多多失去的人,不管是失去生命、前途、自由,或只是迷了路。《贝尔法斯特》结尾,Judi Dench 短短的独白和最后出的字幕令人潜然泪下,不能自已。(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And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不过以上是我没看过大热门《Drive My Car》所做的选择,如果有机会看到,可能会改变主意也说不定。紧贴最新影视资讯,请赞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FilmBurns 电影薪火]Facebook 专页及 Instagram 帐户。By Spil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4

windman2021 2

2022-2-11 13:58

因为励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w1301600633 3

2022-2-13 13:56

按西方电影的普适价值观,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心路历程及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折射动荡大背景的电影,基本上对影片的判断跟我们是完全相反的,我们的电影市场会比较少以个人为出发点来描写,大多是以集体感的共鸣来产生连锁票房效应。你看我们很多高票房出彩的影片大多是单一类型的电影,而且在全球其他地区反响一般。但您所提到的以个人成长出发点为立意的电影大多都是欧美及日韩主要的输出类型,按他们那套影评及普世价值观大多会有偏向这类成长电影的因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gonghaocheng 4

2022-2-15 12:43

就是影坛常青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明鏡止水 5

2022-2-20 13:03

确实是这样,不太明白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绑定微信 + 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消息通知!
:
中级发烧友
:
介绍未填写

主题

帖子

积分4023

Hao4K影音app客户端下载